APP下载

和顺县井子水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2015-08-15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雀麦砌石渣场

毕 鑫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库工程建设所导致的水土流失,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水土流失差异较大,其强度和范围,主要和地面扰动有关。主要特点:一是范围较小,以工程建设区为主,直接影响区为辅;二是局部破坏强度大,人为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分部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各异,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四是由于施工期较短,挖填方区需要布置临时防治措施。只有充分了解其水土流失特点,并根据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目标。下面以和顺县井子水库为例,探讨水库工程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概况

井子水库属于新建的应急水源工程,坝址位置在和顺县清漳东源梁余河支流井子河上,是一座集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兼顾防洪的小(一)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标准为300年一遇,枢纽建筑物为Ⅳ等4级,总库容128.2万m3,年供水量 70.59 万 m3。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导流输水洞组成。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宽4 m,坝顶长166.0 m,最大坝高29.5 m,坝顶上游侧设L型C30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坝顶下游侧设0.5 m×0.5 m的M7.5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顶部设C25混凝土盖板。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侧,位于大坝轴线0+101.5-0+118.5 m处,为正槽开敞式溢洪道。设2孔,单孔净宽7 m。设1 m宽中墩,总宽度15 m。溢洪道总长度53.12 m,由控制段、泄槽段、挑流段和尾水渠段组成。

导流输水洞位于水库枢纽左侧的山体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引渠段、进口闸室段、渐变段、洞身段、出口输水控制室,洞长135.35 m,洞底纵坡0.005。

水库工程组成包括枢纽工程、上坝公路、管理站、输电线路、临时工程、石料场、弃渣场、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及专项改建等,总占地面积17.47 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13.17 hm2,临时占地面积4.30 hm2。工程开挖回填土石方总量28万m3,其中挖方 9.8万 m3,利用3.6万m3,调入 14.2万 m3,调出1万m3,弃方9.08万m3。工程总投资5 457.7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4 379.25万元。2013年12月开始施工准备,总工期为2年,2015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水库工程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褐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覆盖率较高,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较轻。

2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研究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按照不同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依照主体设计安排,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2.1 枢纽工程防治区

主体设计中已安排在面板堆石坝下游侧设0.5 m×0.5 m的M7.5浆砌石排水沟,浆砌石工程量为503.5 m3,但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根据施工特点,需新增临时堆放土方的拦挡、苫盖及排水等临时防护措施。在临时堆土坡脚用编织袋装土进行拦挡,编织袋长0.6 m、宽0.4 m、高0.2 m,每层编织袋间相互叠压,防护高度0.8 m。顶面及坡面采用防护网苫盖。临时堆土周围设排水沟,长约120 m,采取梯形断面,内铺土工膜。

2.2 上坝公路防治区

主体设计中在上坝公路路北侧设规格为0.5 m×0.5 m的M7.5矩形浆砌石排水沟0.7 km,但没有考虑道路的绿化美化,故需新增植物防护措施。首先,对可绿化的道路两侧共2 m宽的绿化带进行土地平整,面积为0.14 hm2。然后,在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树种选择油松,株距3 m,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0.6 m×0.6 m×0.6 m,苗木选择三年生一级苗。行道树下空地,种植无芒雀麦。

2.3 输电线路防治区

主体设计中未考虑水土保持措施,不符合要求。需新增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部分进行土地平整措施,土地平整面积为0.1 hm2。原先是农田的恢复农田,原先为荒草地的种草恢复植被,草种选择抗旱性强的无芒雀麦,采用撒播。

2.4 临时占地防治区

临时占地区域主要包括施工导流、施工道路和施工生产生活区,主体设计中未考虑水土保持措施,不符合要求。需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主要为施工结束临时设施拆除后的土地平整,面积1.91 hm2;占用耕地部分的复耕,面积6.0 hm2。对于不复耕的地域,采用撒播种草方式恢复植被,草种选择无芒雀麦,种植面积1.85 hm2。临时防护措施包括:在局部施工道路一侧设临时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 m,深0.4 m,边坡为1:1,内铺土工膜防渗,总长度约2.8 km。

2.5 石料场防治区

工程建设所需的块石料场,位于库区井子河上游左侧支沟,距坝址约3 km,有村村通水泥路相通。因石料场处在水库淹没区范围,主体设计未考虑任何水土保持防护。经实地调查,需在石料场开采边坡实施临时拦挡,以防止开挖过程中将碎石、岩屑等弃入河道,加剧水土流失。采用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每层编织袋间相互叠压,防护高度0.6 m。取料结束后,对石料堆放场地进行清理。

2.6 弃渣场防治区

主体设计中未考虑弃渣场的防护,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经实地勘察,弃渣场地处团北村下游2 km左右的山沟内,为一荒沟,占地1.26 hm2。沟道顶部较平缓开阔,沟头切割较宽较陡,汇水面积不大,不涉及河道,周边也无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矿企业和居民点,地基为土基,弃渣后没有大的安全隐患。弃渣总量为9.08万m3,总量不是很大。据此实际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为了防止弃渣流失,需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进行防护。

2.6.1 工程措施

(1)挡渣墙。采用重力式浆砌石挡渣墙,长度27 m,墙高5 m(地面以上墙高3 m,地下埋深2 m),墙顶宽1 m,边坡1:0.5。

(2)截洪沟。在弃渣场四周设置截洪沟,采用浆砌石矩形结构,截洪沟长度为330 m。经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截洪沟规格为:底宽0.6 m,高0.6 m,浆砌石厚0.4 m,即可满足校核洪水标准要求。

(3)马道截水沟和纵向排水沟。在弃渣场的马道上布设截水沟,马道宽4 m,截水沟规格为浆砌石矩形断面,深与底宽均为0.3 m,侧墙和底板厚亦为0.3 m。在弃渣场坡面布设纵向排水沟,与马道截水沟和周边截洪沟相互连通,通过下游护坦后将水排入下游沟道。纵向排水沟规格同马道上布设的截水沟。

(4)挡水土埂。在弃渣场顶部距离边坡2 m处设挡水土埂,长度为89 m,高为0.5 m,顶宽0.5 m,两侧边坡为1:1。

(5)护坦。为防止洪水冲刷,在截洪沟末端设置干砌石护坦,长度为10 m,宽度为6 m,干砌石厚度为0.5 m,碎石垫层为0.2 m。

(6)土地整治。在弃渣场闭库后,对弃渣场顶部及坡面进行土地整治,土地平整面积0.76 hm2。由于弃渣中有足够的土方,要求先将石渣堆放于底部,将土方覆于石渣的上方。

2.6.2 植物措施

在弃渣坡面上采用柠条和无芒雀麦混交,弃渣顶面采用小叶杨与无芒雀麦混交。柠条密度为4 444穴/hm2,采用40 cm×40 cm穴状整地,要求苗高不低于0.5 m;小叶杨密度为1 111株/hm2,采用60 cm×60 cm穴状整地,要求苗高1.5 m以上;无芒雀麦种植方式为撒播,要求种子纯净,无病虫危害。

3 小结

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量大,局部地域扰动剧烈,施工过程中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弃渣场地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针对不同施工区域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不仅有利于减轻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还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雀麦砌石渣场
SDF5 Encoding P450 Protein Is Required for Internode Elongation in Rice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雀麦和节节麦科学防除技术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五一水库工程平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寻找我的家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
浆砌石护坡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