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教师合作文化 抑制教师职业倦怠
2015-08-15丁利培
丁利培
(浙江省诸暨市陈宅镇中心学校 绍兴市311823)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有5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3%有心理疾病。中国教育学会陶西平副会长最近在北大讲学时说,北京市教研室对市、区骨干教师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越来越不愿意做教师的人数达23.5%。前不久襄樊市教科所所长在市区某小学做报告时提供的一组数据: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和孤立的教学文化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的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教师而言,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教师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自我效能感降低等;在精神上则表现为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在工作上则表现为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不喜欢群体,不喜欢与他人合作,把自己封闭得太紧,或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浙江省诸暨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兴中等城市。但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显现。那么,如何预防、抑制、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笔者认为在学校文化构建中,重视营造教师合作文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学校文化是全体成员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中积淀、提炼形成的一种共同遵循的和信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思想上无形地约束和规范制约着学校成员的活动。而且教师合作文化是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它就像一种粘合剂一样,把学校内部各个方面、层面的人员都团结起来,产生一种凝聚和向心力,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学校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学校成员的个人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与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保持一致。正如古人云:“ 德莫大于和”。(《 循天之道》)
教师的合作文化,是指教师团队联合计划,相互讨教,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体现团队精神的文化。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目的在于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之间教学技能和专长的分享,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情感。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需要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一种体现,而且还能让教师体会到精神愉悦。因为只有合作,才能体现平等、互助、尊重、友善,才能体现他人意识、共同意识。如何营造教师合作文化?
一、紧扣一个重点,营造教师合作文化孕育环境
学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视点是人力资源管理。这需要管理者实现观念转变,真正走进“人”的世界,走进每个人的“价值世界”,科学地“管人、用人、关怀人、开发人”。教师合作文化突出的就是一种平等意识、共同意识,其基本形式就是教师人际关系的联接方式,这一方式的好坏,决定教师团队信息、价值和态度的变化。教师合作文化必须根植于一个温暖的、信赖的、支持的环境中,因此,管理者要紧扣一个重点——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来孕育教师合作文化形成。
如何有效地促进了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形成了?笔者认为:在教师人际关系评价上,淡化挑刺,强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上,淡化分数、成绩,强化敬业精神;在教师工作方式的评价上,淡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合作,让教师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合作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竞争功能;在班子成员的心理气候上,强化民主意识,尊重教师意愿,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制度,用好“奖励”这根指挥棒。这样才能净化干部、教师心灵,陶冶师德情操。
二、抓住二个核心,拓展教师合作文化生成空间
教师合作文化的内容,反映在教师的所想、所说和所做之中。教师的个人经历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学校”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心理需求到学习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校。所以“共识”和“分享”是教师合作文化内容的两个核心。为此,在拓展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空间上要紧紧围绕“共识”和“分享”这两个核心展开。
1.以“共识”为核心,建构教师合作的观念文化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主流文化。在教师团队中达成合作意识的共识,就是一种校园主流文化的体现。教师只有发自内在动力,自主沟通,去尝试改变孤立的教学文化,突破学科教学单打独斗局面,才能逐步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人际观,才能将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教育行为。
第一,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让健康、高雅的文化气息感染教师是现代教师合作文化不可缺的一个方面。为此,可以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参观、活动,让教师感受现代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促进教师对多元文化的整合、取舍,提高文化品位。如:到香港、内地对口学校访问交流、观赏现代城市的建筑文化、参观名人画展、欣赏获奥斯卡金奖的巨片、参加主题音乐晚会、集体攀登梧桐山等。
第二,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按摩,在轻松、愉悦的集体游戏活动中,让教师产生积极的、向上的、目标一致的亢奋情绪,从而形成共识。每学期学校都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现代培训和辅导,内容如:人际关系的沟通、团队意识的培养、信任情感的建立、集体力量的展现等。
2.以“分享”为核心,创建教师合作的快乐文化
第一,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们根据不同的科组、不同课题组成一个个合作学习小组。大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对话,知识协商。教师在此过程中,表达看法,透过发问,彼此相互学习,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下,老师将可感受到自身价值存在的意义,从而才能跨出教师间沟通的第一步。教师间合作学习的主要的方式可以是就某一特定主题、某一篇论文、某一篇教案、某一个课例、某一种教学模式,共同阅读,共同讨论,相互评论,分享意见,达成共识。
第二,开展学习型科组展示活动。如:“把大家的心拧在一起的集体真好”事例展示演讲活动;“体现师生情感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拜访名教师”介绍教育智慧的讲故事活动;教师工会小组“心理美容”探讨学习活动、“元旦晚会”节目展示评比活动等等。这样可营造教师的同心协力气氛,在空间上是可消除教室所造成的隔阂,打破“班级王国”的封闭性,破解教师封闭的孤立的教学文化,提升教师合作文化的意识。
3.用好三个基本方法,催化教师合作文化茁壮成长
在催化教师合作文化茁壮成长的方法上,可以采用三个基本方法是:多读书、多欣赏、多交流。一是多读书。首先是打造“学习型”班子。其次是鼓励教师多读书。读书就是完善人格。学校可以购买最新教育理论、文学和人文等书籍,供教师们学习;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和新课程信息发布活动;为每位教师配备计算机,让教师在网上游览学习等。从上到下形成一种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从而让教师多思考“如何在困境中拥抱正面心态,改善心智模式”、“如何改善‘教师之间只有同事而没有共事’这种不自然的同行关系”、“如何理解、关心和宽容各地域文化的品性和风貌”等。这样多学习、有思考,才会有行动,才会催化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才会抑制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才会促进和谐校园的建构。二是多欣赏。开展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活动:要求教师学习做人的先进文化,即学习《心理美容知识》,提高欣赏、称赞身边同事和学生的情商;要求教师在完成合作任务中,努力创新多种智慧,让人分享;要求体现现代教师形象,带着微笑进课堂,用好“应语、忌语”,举止文雅、得体;要求教师向学生家长作出庄严的“师德承诺”,使家长能够欣赏到现代教师风采。三是多交流。交流就是一种沟通。沟通,可以是为了交流工作信息,也可以是为了消除分歧,还可以是为了加强情感联系。有关的研究告诉我们: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没有成功的沟通活动,组织就会死亡。所以学校要有目的多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增加开放区。如“一年级教师交流经验座谈会”、“毕业班聆听母校最后一次铃声”、“体育合作游戏活动”等。这样能保证教师团队对目标的认同,并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当然,交流也有非正式的沟通,主要满足个人与小群体的情感需求。在人群中必然存在私下的沟通交流现象。非正式沟通的有利成分,是能够对正式沟通管道补充,使部分人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它也有信号的作用,帮助学校管理者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改进。多读书、多欣赏、多交流,会提升学校教师合作文化的质量。现代学校文化有了教师合作文化深层次的支撑,就会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教师合作文化生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教师合作文化孕育和生成中,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一,肤浅的合作。教师之间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肤浅,有时根本涉及不到教学实践的实质合作,合作所及也只是争议较少的领域。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多的体现出一种貌合神离的特征,从本质上说,教师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一现象可称之为“教师马赛克现象”。
第二,顺从的合作。教师合作有时是一种盲从和服从,过于追求集体性而抹煞个体性,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反而起不到合作应有的目的。
第三,人为的合作。行政干预下的刻意的人为的合作,强调更多的是合作的形式,而没有考虑合作的精神实质和潜在的假设。在形式和教师行为上,同样显示出自然合作文化中相互讨论、观摩以及冒险探索等行为,但是其目的在于满足行政组织或官方改革的要求,不在于教育实践本身的要求和教师自己的价值取向。
这几种合作关系,往往就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杀手”。因此,在培育教师合作文化的过程中,学校要关注教师对情感激励的需要,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要,关注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总而言之,教师合作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制度的外力约束,更离不开人文内力的驱动。面对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如果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用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培育教师合作文化,从而构建起正向的学校文化,就一定能帮助教师抑制或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惑,让教师重新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