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选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2015-08-15宋春光
宋春光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中,将天水市定位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域,标志着天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地位,也为促进天水市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天水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六盘山、陇中黄土高原、秦岭交汇处,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天水市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下辖秦州、麦积两区和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家川五县。天水境内旅游古迹甚多:天水市区的伏羲庙拥有国内唯一留存的伏羲塑像,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麦积区内拥有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与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由此衍生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天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麦积山石窟现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麦积山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仙人崖、石门与曲溪等景点组成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天水现有国家A级景区19个,其中5A级1个,4A级5个,3A级2个,2A级11个。目前天水已形成寻根祭祖游、名城古韵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陇上江南游、温泉康体游等诸多旅游品牌,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二、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天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选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展示文化内涵与魅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天水的优势是文化,潜力在旅游,加快天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首位产业来发展,既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践证明,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天水市文化旅游业发展逐步升温,品牌效应得到有效发挥,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资源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转化。截至目前,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额达516.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6个。天水市2014年上半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27.21%,文化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18家,资产总额30.5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348人。201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完成62.15亿元,到位资金15.06亿元,完成投资额14.21亿元。尽管如此,天水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是低水平的发展,资源整合不够、深度开发不够、宣传推介不够,文化旅游业发展规模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相适应,发展空间、增长空间、提升空间都还比较大。下功夫把这方面的潜力挖掘出来,就能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更好地发挥拉动投资和消费的重要作用。
(二)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天水市农业基础薄弱,山多川少、人多地少的问题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规模不大,骨干企业相对较少,整体竞争力不强,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小。总体而言,发展不快和发展不好的问题同时存在,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而紧迫。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既是典型的绿色低碳产业,又是服务业的龙头引领产业,能够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等市场的繁荣,有力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起到“兴一业、旺百业”的牵引辐射作用,进而可以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三)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由于天水地处西北内陆,没有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天水文化旅游从中发挥了特殊、积极的推促作用。近几年来,天水市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依托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等有效载体和平台,全方位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了联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开放开发新格局。实践证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广泛宣传天水的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发展成就,提高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可以带动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天水市一些山区和贫困地区,尽管农业发展收益不大,但自然生态很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非常适宜发展文化旅游业。以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为例,该村地处仙人崖景区旁,近邻佛教圣地净土寺和兰州饭店天水和谐园。后川村下辖7个自然村,共260户1280人,总耕地面积3333亩。该村主导产业定位为旅游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业,2010年年底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3000元。近年来,村两委更是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积极依托景区资源优势,继续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业,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53户,其中星级农家乐24户。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后川村既实现了村民收入翻番,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又全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可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但有利于缓解就业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实现以就业促增收,从而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
三、推动天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步伐
一是资源要融合。以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深度开发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到工、农、商等领域,把能够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都整合利用起来。二是产业要融合。政府应尽快出台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结合甘肃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抓紧编制天水市“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相互配套,催生出一批新兴文化旅游业态,着力打造具有天水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三是政策平台要融合。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起来谋划推进,根据平台的功能定位、中央和省、市的政策支持和天水的资源禀赋,认真谋划论证、争取实施一些重大项目,以平台建设引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二)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开放水平
一要加大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外事活动等载体,整合各类文化旅游宣传资源,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突出宣传推介天水的旅游主题形象和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陇上江南·麦积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两大核心品牌,扩大文化旅游影响,繁荣文化旅游市场。二要加强节会营销。办好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争取承办一些国家和省级的大型投资贸易、体育赛事等活动,真正使文化旅游成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名片”。三要紧抓招商引资。论证储备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要深度策划包装一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天水文化旅游产业。
(三)进一步做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一是景区景点建设要加快。集中力量抓好大景区建设,进一步提升4A级景区的品质,形成一批强劲的辐射源,从而解决景区景点小、散的问题。二是文化旅游产品要创新。要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参与性、体验式的特色游乐项目,深度开发观光、休闲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三是对骨干企业要扶优扶强。企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应全力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诸如飞天雕漆、汉唐陶艺、大漠行麻鞋等,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围绕“五大文化”、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打造一批有内涵的文化产业基地,加快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四)进一步创新文化旅游体制
一要理顺景区管理体制。以建设麦积山大景区为契机,稳步推进文物、林业等旅游资源属地化管理,成立大景区旅游开发公司,对景区内农业、林业、文物、宗教等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二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县区搭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打破区域限制和行业隐形壁垒,促进各类文化旅游要素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文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对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进行巩固提升、支持独立运营,不断激发其文化发展活力。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在旅游从业人员中,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人员不多,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更加重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运用市场化手段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紧缺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激励、保障机制,为天水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牛彦君.天水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EB/OL].http://www.gs.xinhuanet.com/2014-08-10.
[2]令文惠.建起农家乐富了全村人[EB/OL].http://www.moa.gov.cn./2015-03-29.
[3]王雅红,何新胜.旅游学原理与西北文化旅游[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