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15-08-15陈隆玖
陈隆玖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目前,疼痛已经成为人类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第五大生命体征,开始日益受到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1]。我院从2014年开始,将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作为护理常规工作,护士能主动及时了解病人疼痛程度及缓解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
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疼痛筛查,疼痛评价量表采用数字评价量表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不识字的病人使用面部表情量表,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2 方法
2.1 制度保证,医院出台了疼痛患者管理及评估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疼痛患者管理。护理部根据医院制度制定详细疼痛评估流程及考核标准,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疼痛相关知识及制度要求。
2.2 评估对象:住院患者入院时均常规进行疼痛筛查,确定患者有无疼痛。对疼痛患者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根据疼痛程度决定住院期间评估频次:疼痛评分1-3分,每日上午评估1次;3-6分每日上下午各评估1次;大于6分,每日上下午及上夜各评估1次。使用止痛药物前后需再次进行评分。直至患者无痛停止评估。
2.3 记录:将评估分值绘制于体温单,以蓝色圆圈表示;疼痛部位及性质、持续时间、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记录于护理记录。
2.4 护理措施:
2.4.1 准确评估患者,疼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2]。评估前向患者介绍评估方法,让患者了解评估方法,鼓励患者表达疼痛部位、强弱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感觉,了解疼痛对病人心理、睡眠和精神方面是否有影响,病人是否存在沮丧、恐惧、焦虑、缺乏自信等表现。
2.4.2 加强与医生沟通,对中度及重度疼痛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止痛药物,观察止痛药物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病人服用药物或使用其他止痛方法后,护士应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询问病人缓解情况等。尤其是止痛泵镇痛(PCA)和硬膜外麻醉止痛药及使用吗啡等对病人有潜在的危险,会影响呼吸功能,应连续监测呼吸。准确记录治疗效果及药物反应。
2.4.3 心理支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重视病人的自我感受。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同情及关心病人,同时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如暗示法、行为疗法、深呼吸静息训练等分散病人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疼痛。
在医院开展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以后,实现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筛查,病人疼痛由病人告知变为护士主动发现,对疼痛患者每日主动进行评估,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疼痛评估分值,准确和规范地运用非药物护理和镇痛药物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大大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增加配合度,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士作为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镇痛措施的主要落实者、患者及家属的主要指导者、教育者和权益的维护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3]。
[1] 李萍,邓惠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护理学报,2011,13(9):46
[2] 于世英,刘瑞祺,李小梅.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2):153-158
[3] 徐艳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症状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