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2015-08-15郝万如贾小勇
郝万如 贾小勇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西 原平 034100)
人的头部受到外界伤害后,很容易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机体免疫力较差,一旦发病其生命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威胁[1]。尤其是双侧硬膜下血肿,不仅病情严重,而且发展较快,很可能出现恶化,所以必须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我院对46例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了微创穿刺外引流术,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4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48~81岁,平均(70.3±3.8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32例,其余患者无法提供明确外伤史;首发症状表现:精神症状者4例,意识障碍者11例,肢体运动障碍者31例;所有患者均与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头颅CT 检查确诊,包括混杂密度者15例,稍低密度者31例;术前为31例以肢体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实施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并非颅内病变,如脑梗塞等,除此之外,该检查还可以防止发生漏诊,如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密度相同者。
1.2 治疗方法
手术操作:全部患者均于入院3h内接受微创穿刺外引流术。手术中的穿刺点选取两侧血肿在CT 影像上的最厚处,实施消毒、铺巾等基础措施后,于双侧分别行局部麻醉,术中采用的清除颅内血肿的套装为一次性妻财,生产于北京万福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枪式电钻上安装穿刺针,从两侧先后向血肿腔穿刺,将电钻取下,分别将两侧与空引流管连接,分别将少量暗红色血性液体缓慢释放出来,接着采用生理盐水(确保无菌)进行冲洗,假如两侧血肿量有差别,可先冲洗有较多血肿量的一侧;若两侧具有相同的血肿量,需要先冲洗优势半球侧,在该侧被冲洗的过程中,应注意第一次的冲洗量是10ml,之后再冲洗另一侧,重复对两侧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液不再混浊、变色,将引流袋接好后开始引流[2]。
术后处理:手术后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引流袋比头部稍高或者与其等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对症处理措施,通常术后3d应采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发生颅内感染。术后1d内进行头颅CT 的常规复查,结果显示3例患者左侧有稍低密度影,2例患者双侧均存在稍低密度影,经分析可能有血肿残留,在4ml生理盐水中溶入1~2万u尿激酶,利用穿刺针向血肿腔内注射,2~3h内闭管,之后开始引流,进行1次冲洗后实施CT 复查,患者的颅内血肿减少。观察、分析其CT 复查结果,判断何时将穿刺针拔出,通常在2~3d以内,平均(2.3±0.4)d。将穿刺针拔出的标准为:①CT 复查结果显示硬膜下血肿范围减少,密度变低,但是引流管没有流出液体,本次研究中共19例患者符合此标准;②CT 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消失,本次研究中共27例患者符合此标准。将穿刺针拔出后对穿刺点进行缝合,通常于7d后将缝线拆除,可以在门诊处拆线,与患者的出院时间并不冲突。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是否缓解、头颅CT复查结果等,记录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张力性气颅、急性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
2 结果
全部患者的术中穿刺均一次性成功,达到了100%的成功率,其体征与临床症状术后均明显减轻,术后行头颅CT 复查时存在少量气体密度影者4例,没有发生张力性气颅、急性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穿刺针拔出时CT 结果显示中有19例硬膜下血肿范围减少、密度变低、无流出液体,27例则显示血肿消失。住院时间最短5d,最长7d,平均(5.6±0.8)d。术后患者的主诉症状完全消失,出院前的头颅CT 复查结果显示,仅3例患者有少量水样密度影存在于颅板下。术后15d、3个月和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 复查,结果显示其血肿腔完全消失,没有病情复发者。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在硬膜下血肿级颅内血肿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10%,通常以意识障碍、双侧肢乏力、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等为首发症状[3]。造成该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头部创伤史、高龄等,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导致病情短时间内恶化,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闭式引流+单孔钻孔冲洗相比,微创穿刺外引流术只需进行简单的术前准备,对手术环境无过高要求,手术时间短,便于展开急救;而且麻醉方式为局麻,对于自身情况较差、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而言非常适合;术中无复杂操作,不许切开头皮,穿刺针可以充当导管,板障可自动止血;方便冲洗,能交替冲洗双侧,冲洗时将患者头部进行小范围摆动,能够彻底冲洗位置较低的血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能够得到显著改善,而且住院时间短,可以较快恢复,患者容易接受,治疗依从性高[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的术中穿刺均一次性成功,其体征与临床症状术后均明显减轻,主诉症状完全消失,没有发生张力性气颅、急性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无1例复发,且患者血肿腔均消失。说明对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同时对双侧进行交替冲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使血肿腔消失,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可靠性、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吴称平,杨秋荣,孙志宏.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5):887-889
[2] 王志刚,张春阳,石瑞成,冯士军.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易复发及好转率低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2):62-63
[3] 关毅,杨学旺,史勇涛.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04):53
[4] 肖德勇,郑广顺,栾晓祖,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22(3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