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制药废水的光催化方法研究
2015-08-15于小原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于小原(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1.1 主要试剂:浓盐酸、硫酸银、氢氧化钠、偏钒酸铵、硫酸亚铁铵、浓硫酸、硝酸铋、重铬酸钾、过氧化氢(30%)等皆为分析纯。
1.1.2 主要仪器:金属卤化物灯(400W;飞利浦亚明照明有限公司)、20W低压汞灯(北京海淀空后高温复合材料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36A,上海)、PHSJ-3F型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3,郑州)、2003型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增氧泵(山本-6500,中山)。
1.2 废水的预处理及检测
1.2.1 废水的预处理:在加絮凝剂处理时,取50mL的废水于烧杯中,先加入5mL浓度为10%的硫酸铝,搅拌十分钟后,取其自然沉降0.5h后的上清液,然后加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来调节pH至预期定值。
1.2.2 废水的检测:本实验的废水采取于辽宁华夏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呈黄色,带有刺激性气味。化工需氧量高达1.97×104mg/L,稀释十倍后进行实验。经检测,稀释后的废水pH值为4.0,固体含量为16.2g/L,废水在330nm处的吸光度为0.601。
1.3 分析方法
1.3.1 化工需氧量的测定: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工需氧量Cr的值,通过测量处理前c0与处理后的c1值来计算化工需氧量的去除率。
1.3.2 废水样品中固体含量的检测:取150mL废水于蒸发皿中,在烘箱中100--120℃下烘干,称量剩余固体样品的重量。
1.3.3 pH的测定:用pHSJ-3F型pH计测量样品的pH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臭氧法处理结果
在通入臭氧之后,废水中的正己烷、柠檬酸、异丙醇、甲磺酸、甲醛、水杨酸、甲醇、青霉素等物质均被有效分解,而在分解过程中,臭氧主要是作用于其结构上,分解的产物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此过程操作条件,例如光照时间、废水的初始浓度及其pH值、反应器形式、通气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较大,在搅拌式反应器内发生反应时,最佳效果为:臭氧10.2g/L,光照时间1.5h。此外,对光催化过程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反应器的形式,与常见搅拌式反应器相比,循环式反应器效果更好,它能改善催化剂与废水的混合效果以及提高光利用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利用该方法处理废水,可有效提高BOD值。因为具备杀菌功能的化学物质很难将有害物质处理完全,而此方法针对废水处理,在降低废水毒性的同时具备解毒的作用,所以可以被用于常见的生化处理,因为这种处理废水的方式所需要的成本较高,所以化工厂必须进行整改。该方法在处理工业废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方法具备很多的优越性,特别是它的解毒功能,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2 BiVO 4处理结果
在用红外光谱对BiVO4进行检测时,因为对应的酸根离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具有四个典型的伸缩振动和两个弯曲震动,所以两个一级震动会在短波数上出现特征峰,两个弯曲震动会在相对一个长一点的波数中出现特征峰;样品在814 cm-1上VO4基团和一级震动形成对称的伸缩膜,在664 cm-1上形成反对称膜,在520 cm-1处出现弯曲膜,此外在IR图谱中,并未发现样品表面有水分子附着。影响BiVO4这种光催化剂对废水处理的各种影响因素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制约且相互影响的。各因素对化工需氧量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影响的强弱都是不同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催化剂的用量,双氧水次之,接下来分别是空气流量、双氧水用量,影响最小的是pH值。由于废水中主要是化工需氧量含量较高,废水本身的色度比较小,并且,通过实验我们也可以发现化工需氧含量的去除要比废水脱色慢的多,所以在评价整个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以脱色情况为参考,以COD的去除为主要标准。在添加催化剂之后,废水中的工业需氧量去除率提高了很多,再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光照2.5h后,废水的脱色程度为59.2%,COD的去除率为50.8%,当BiVO4的用量小于0.2克时,废水中的工业需氧量的去除率随着BiVO4的用量增加而增大了0.08%,脱色程度也增加了0.08%;但是当继续增大BiVO4-的使用量时,脱色率和工业需氧量的去除率都有所下降。原因是,当催化剂的用量较少时,光源产生的光子不能完全转化成化学能,导致光子的能量没能完全被利用;而活性物的量随着催化剂的增加而增加,于是就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1]陆杰,徐高田,张玲.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工业水9 1 9环境工程学报第6卷处理,2001,21(10):1-4.
[2]娄锦丽,黄胜炎.水解酸化预处理制药废水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展望.医药工程设计,2006,27(5):62-64.
[3]谢祖芳,陈渊,梁达文,等.固体废弃物预处理中药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应用化工,2010,39(7):980-983.
[4]纪树兰,朱安娜,彭跃莲.纳滤膜浓缩回收制药废水中洁霉素的试验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0,21(增刊):133-136.
[5]杨家村.铁碳微电解-生化法处理医药废水.环境卫生工程,2006,14(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