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12东营双高区块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015-08-15徐海波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辽中110206

化工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成胶交联剂水驱

徐海波(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 辽中 110206)

1 区块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概况和开发现状

牛12东营位于牛居油田中部,含油面积1.35km2,石油地质储量372.0×104t,可采储量128.0×104t,标定采收率34.4%。截至2012年9月,断块共有油井33口,开井18口,日产液496.0t,日产油23.0t,综合含水95.44%,采油速度0.22%,采出程度32.4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94.40%;注水井10口,开井10口,日注水量613m3,月注采比1.07,累积注水515.6345×104m3,累积注采比0.72,累积地下亏空201.96×104m3。

1.2 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2.1 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

由于受注水及边水推进双重因素影响,断块水淹严重,综合含水达到95%左右,已处于特高含水期。

1.2.2 层间矛盾严重

东营组油层均质程度低,均质系数为0.3-0.6,层间渗透率级差为10-50倍,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严重。

2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2.1 技术原理

由于油层存在严重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时间长,注水开发强度大,注入水往往沿高渗透大孔道突进油井,使其含油饱和度降低,而低渗透油层未被驱替,造成水驱效率低。因此必须预封堵高渗大孔道,增加中、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从而改变水驱方向来提高水驱效果。应用弱凝胶携带体膨颗粒调驱体系[1],对高渗通道产生一定的封堵作用,同时在后续注水的推动下缓慢的向地层深部移动[2],体膨颗粒在弱凝胶的携带下也可进入地层深部封堵,改善水驱效果。

2.2 调驱体系筛选

牛12东营区块地层温度约为70℃,根据渗透率1506×10-3μm2,注入水pH值6.8,矿化度1230.57-3552.09mg/L L,原油粘度0.5MPa·s等参数,优选铬体系为该块调驱体系。同时选择大膨胀倍数的体膨颗粒来封堵大孔道。

2.3 影响调驱剂性能的主要因素

2.3.1 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将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配制成0.3%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候凝7d,测试凝胶粘度。从实验结果可知,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形成的凝胶粘度越大,依据成胶强度选用1900万分子量聚合物。

2.3.2 聚合物浓度的影响

分别用0.15%-0.5%不同浓度的聚合物(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液,加入定量的有机复合铬交联剂,测定凝胶初凝、终凝时间及凝胶粘度[3]。

实验结果表明,保持交联剂浓度不变时,聚合物浓度越高,初凝、终凝时间越短,成胶后粘度越大。初凝时间为168-48h,终凝时间为240-96h,成胶后凝胶粘度为2600-12667MPa·s。为了保证一定的凝胶粘度和成胶时间,选用HPAM浓度为0.3%。

2.3.3 交联剂浓度的影响

用0.3%浓度聚合物溶液,分别加入0.1-0.3%不同浓度的有机铬交联剂,测定凝胶粘度和凝胶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剂浓度增加,凝胶的交联反应速度提高,凝胶粘度增加,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缩短,成胶后凝胶粘度为1767-14467MPa·s,当交联剂浓度超过0.25%时,成胶后不稳定,有脱水现象,考虑保证一定强度的凝胶粘度,故选用交联剂浓度为0.15%。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水井注入压力上升

调驱前注水井平均注入压力7.3MPa,调驱后注水井平均注入压力11.2MPa,平均上升了3.9MPa。

3.2 吸水剖面得到一定改善,纵向矛盾得到缓解

对比调驱水井2012年与2013年吸水剖面,2013年共新增吸水层16层,增加吸水厚度70.2m,共封堵8个层,共抑制吸水厚度为36.6m,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24.44%上升至37.11%。纵向矛盾得到缓解。

3.3 增油效果显著

井组于2012年11月开始调驱,调驱后液量油量平稳,自2013年6月起,井组产量大幅度上升,井组日产液量由调驱前的231.4t上升到556.0t,日产油量由8.0t上升到20.1t,上升了1.5倍,综合含水由96.5%下降至96.4%,区块采油速度由0.24上升至0.31。实现了在控制含水上升的同时提高产量。截至目前,调驱区域累积增油2213.1t,增油效果显著。

4 结语

4.1 通过分析实验确定的有机铬弱凝胶调驱体系,适合牛12东营双高区块的特点。

4.2 在牛12东营区块实施调驱后,注水井压力升高,吸水剖面得到改善,纵向矛盾得到缓解,获得了明显的稳水增油效果,说明调驱有效。

[1]王桂杰等.体膨颗粒/弱凝胶水井裂缝半封堵试验[J],断块油气田,2006,13(6):30-31.

[2]刘庆旺等.弱凝胶调驱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2.

[3]陈铁龙等.弱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成胶交联剂水驱
高性能压裂液用交联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点改进研究与应用
AM 单体缓凝调堵剂的研制与实验评价
交联剂对醇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影响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铬冻胶缓交联体系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影响丙烯酰胺堵水剂成胶因素
助交联剂在彩色高硬度EPDM胶料中的应用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