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水利志》编纂动员会上的讲话提纲
2015-08-15李柳身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2015年11月16日
□李柳身(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2015年11月16日)
同志们:
8月24日,我们召开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河南省水利志》编纂工作以来,大家迅速行动,积极落实办公会的各项部署,成立了志书编纂委员会、专家指导组和编纂办公室;崔军同志主持召开了《河南省水利志(初稿)》评审会,编纂办公室的同志们按照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对志书的篇目修改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调整和梳理,并充分征求了各参编单位的意见,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案。今天,我们召开志书编纂动员会议,就是要向大家发出总动员令,向着我们制定的编纂出版目标全面进发。
下面,我就加快推进志书编纂工作,讲三点意见。
1 充分认识编修《河南省水利志》的重要意义
编修《河南省水利志》是我省几代水利人的梦想,是一件承前启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大事,是当前我们水利厅的一件要事。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各处室、各单位的全程参与,需要全省水利系统、各相关部门的鼎力协同、紧密配合。大家要充分认识做好编纂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修志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 编修水利志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的有力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史志编修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史志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机、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肯定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就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召开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他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和批示精辟概括了史书、方志等文献典籍的当代功用和千秋价值,指明了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方向,为传承弘扬修志优秀文化传统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这是国务院继2006年5月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后,又一个政策法规性文件。《纲要》对2015至2020年“十三五”时期地方志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纲要》明确“依法治志”的原则,首次将“依法治志”写入国务院文件,其意义非同一般。
《纲要》发布后,中央各部门、各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日前,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下发通知,将于今年11月份召开全国江河水利志工作座谈会,交流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研究部署第三轮修志工作。省政府对《纲要》高度重视,张广智副省长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纲要》对发展史志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推动我省史志工作取得更大成绩”。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我省水利志编修工作。
1.2 编修水利志是为水利科学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支持和思想智力支撑的现实需要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水利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圣人之治,其枢在水”,治国必先治水,兴国必先兴水,从古至今,兴水利、除水害,造福苍生,是民心所系,众望所归。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的郑国渠,气势磅礴的隋唐大运河,太行山上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等等,在我们这片古老沧桑的土地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时无刻不闪耀着历代治水先贤勤劳而智慧的光芒。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治水史,就是一部让每一个水利人深感自豪和骄傲的历史。
从水利在河南的战略地位来看:河南地跨黄河两岸,因河而名,因水而兴;河南地处中原,水陆四通八达,有江、黄、淮、海四大水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遍布中原大地的江河湖泊,养育了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孕育了河图洛书、大河村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驰名中外、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近几年,随着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先后竣工,我省“一纵四横”(南水北调与四大流域水系)、“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原水网已初步形成,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从水利发展的形势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国家“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下,水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非常时期。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的投资拉动作用,李克强总理把水利与铁路、棚改一同列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利箭,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水利建设作为稳增长、保态势的重要举措。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始终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建设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利的支撑保障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基于对人类文明演进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编修水利志书,可以为党和政府加强治国理政和现代化能力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智力支撑,也有利于我省“四个河南”建设、“三大战略”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1.3 编修水利志是展示水利建设新成就、开展水情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史以来,人类以水为邻、与水相伴,在认识、改造、开发、利用、治理水的过程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加速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兴水利,除水害是人类社会数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主题。从2000多年前第一部水利专著《史记·河渠书》记述先秦古代人民治水兴水的历史算起,人类社会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就从未停歇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治水热情空前高涨,开展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2650座水库星罗棋布,1.8万公里河道堤防整修加固,500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近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剧不再上演,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淮河流域“十年九荒”的惨景一去不返。放眼中原大地,河库相连,灌区如织,沃野千里,平畴万顷,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占全国1.42%的水资源量,生产了全国10%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6%的人口。建国以来短短的60多年时间里,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一个历史朝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所无法比拟的。编纂河南省水利志,展示新时期水利建设成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参与水利建设事业。
要全面了解省情水情,充分肯定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特殊的地形地貌,极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这些困难和挑战,已经威胁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城乡饮水安全,我们要居安思危、预先筹划,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优先保障民生需求,坚决避免过去完全依赖水利工程吃老本,只顾眼前、不要长远的短视行为,要顾全大局,从长远利益出发,深入全社会大力开展水情教育活动,营造全民知水、节水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广大民众水忧患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上半年,水利部正式出台了《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年)》,我省也正在抓紧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水利志书是国情省情水情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水情教育的好教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文化工程,它将涵盖我省水情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做好志书编纂工作。
2 准确把握编史修志的基本要求
编史修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编修《河南省水利志》是我省首部以省命名的水利行业专著,它将全面反映河南地域内有史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兴水治水管水的伟大历程,它将是一部公开发行、全民共享、流传千古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式文化大作。我们的目标是:用一流的标准、一流的水平,把它打造成代表河南水利行业最高编写水平的精品之作、传世之作。
志书编修不是一项简单的文字输入工作,而是一项庞杂系统的文化工程,是苦活、累活,任务十分艰巨,其任务量绝不亚于建设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工作方向,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修志主体,解决“谁来修、用什么来修”的问题。自古以来,编史修志是官修,是官职、官责。水利部门修水利志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是义务,是责任。我们要站在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责无旁贷地挑起这副重担,这点毫不含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这项工作。要用科学发展的思维,准确阐述水利文明在自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揭示水利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用大量事实证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总之,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统领这次修志工作,坚决避免出现方向和政治性问题。
第二,准确把握修志对象,解决“修什么、怎么修”的问题。“方志乃一方之信史、一方之全史”,绝非普通意义上的著书立说。这次修志是我省水利史上的开篇之作,记载时间上纵贯古今跨越千年,内容上横陈百业包罗万象。在我省水利史上发生的水利大事、特事、要事要尽数揽括进来,确保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物质形态方面上的水利工程、水工技术、治水工具;制度形态上的,以水为载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社会组织、法律法规;意识形态方面上,如治水精神、治水方略以及有关水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等等,这些都缺一不可。参与这次编修工作的一些老领导、老专家,有的已年过八旬,从事水利工作数十载,见证了建国以来我省水利事业的成长历程,我们理应聆听他们的意见,抓紧做好水利史料的抢救、挖掘、整理工作;对于时间久远,难以考证的,但却必须入志的,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采集查找,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努力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前段时间,崔军同志组织召开了志书初稿评审会,各位领导、专家对下步志书修改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总体来看,这部志书编写耗时十余年,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扎实基础。接下来,我们要重整旗鼓,集中力量,用两年时间完成志书的续写编写以及出版工作。这两年时间里,要对300多万字的初稿进行修改校核、补充完善,还要组织收集整理2006年至2015年10年内的水利资料,其间要做的事情可能会超过前十年的工作量总和,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其中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随时做好啃硬骨头、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圆满完成任务。
第三,准确把握修志用途,解决“为谁修,用什么标准修”的问题。志书用途问题,是修志必须事先考虑的问题。“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修志问道,以启未来”,面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社会团体、各界群众,我们要严格按照志书“存史、资政、育人”是基本要求,坚持求真存实的修志原则,秉笔直书,全面、客观、准确地把各个时期治水兴水管水的历史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借鉴者有可借鉴之处,让读志者有可读之处,让用志者有可用之处。因此,修书标准上要总体把握:思想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朴实无华,史实详略得当,区域特色明显。一方面要严格把关,确保史实准确无误、资料真实可靠。真实准确是志书的本质要求,生命力所在,因为只有准确无误、可证可信,才能取得广大读者的信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能发挥其功能,长久流传下去。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时代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创新拓展记述方式,突出知识性实用性,增强可读性趣味性,研究采用简捷的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以达到使读者喜闻乐见的目的。
把握主体,明确修志的职责,才会主动作为;把握对象,明确修志的内容,就能知道该做什么;把握用途,明确修志目的,懂得去追求更高更完美的目标。把握这三者,就是把握了修志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内涵,编修志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全力确保修志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我省水利志编修工作起步较早,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经验,有了基础,但从目前志书编纂情况来看,由于中间停滞了几年,要完成既定目标,需要重新组建培训编修队伍,继续修改完善前期资料,续写补充后十年的内容,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还很大。我们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汇集全厅力量,凝聚集体智慧,加快推进速度,确保两年时间内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3.1 组织领导要坚强有力
我们已经成立了编纂委员会,我为编委会主任,其他厅领导为副主任,崔军副厅长兼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和志书主编,牵头主抓这项工作。十年磨一剑,修志任务异常繁重,要把困难想在前面,工作做在前面。厅机关各处室和相关单位一把手作为编委会委员,要亲自挂帅,亲自把关,落实任务,细化责任,指定分管领导、主要撰稿人,要为参与撰稿的同志提供便利条件,采取激励措施,调动积极性,主动过问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后,各单位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结合各自任务拿出具体措施,列出时间表,定人定岗定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全厅上下形成合力,确保修志工作有序推进。
3.2 协调工作要及时跟进
编史修志不是凭空想象、胡编乱造,也不是闷着头就干、关起门来就写,写完了就交差的事,而是由众多人参与、涉及很多相关部门的一个庞杂系统的工程,大量的工作需要协调,协调得好进展得快,协调不好进展得慢,所以搞好协调工作至关重要。厅史志办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制订实施方案、聘请专家顾问、召开各种会议、组织人员培训、志稿评议审查;要善于做阶段性分析总结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与各单位做好思想沟通和信息反馈工作。机关各处室和单位主要担负的撰稿供稿任务是修志的第一关,是基础工作,至关重要。要主动与气象局、地震局、国土厅、农业厅等相关厅局加强协调,把各种资料找齐找全,质量要高,数字要准,争取一步到位。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老干部处要大力支持史志办的工作,在办公、人事、经费安排方面给予全力保障,确保有专用场地、专门人员、专项经费,能解决的抓紧解决,不能解决的尽快向厅党组汇报,坚决不能拖,以免延误修志进度。
3.3 依法治志要深入贯彻
刚刚颁布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省、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职责,加强编纂业务工作。”从而将志书编纂、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均纳入“依法”开展的范畴。坚持依法治志,是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这个“法”,主要是指《地方志工作条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我们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志的理念,严格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将我省水利志编修工作放在法治的轨道、框架下推进运行。地方志工作作为一项“法定职责”约束性非常强,不是想做或不想做的工作,而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不能有任何懈怠。所以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思考谋划推进修志工作。
3.4 修志速度要大力推进
目标已定,责任明确,下一步要大力推进修志速度。各处室、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厅党组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和效率意识,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对已经明确时限要求的工作任务,要千方百计按时或提前完成,决不允许拖拉延误;对涉及多个处室和单位的工作事项,要责无旁贷主动承担,决不允许推诿扯皮。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编纂精品佳志作为我们最高的目标,切实走好当前志书编纂的“最后一公里”。
同志们,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到未来,看起来是时间上的跨越,实质上是文化上的传承、思想上的交接,我们只有认真了解昨天,才能弄清楚今天的现状;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揭示未来。书写水利史上辉煌的过去,就是为了开创未来水利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传承历史、弘扬文明的神圣使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我们共同努力,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全力加快修志各项工作,力争把《河南省水利志》打造成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全省水利人的传世之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