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2015-08-15蔡苏萍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急诊科心电图

蔡苏萍

(江苏省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21004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病之一,是在冠心病的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等症状,进而导致心肌长时间的缺血而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等[1]。因此在接诊此类病人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做好急救护理工作。现将笔者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1例,女12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34岁。其中转院6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其余25例抢救成功后安全护送介入中心或住院治疗。

1.2 诊断方法经心电图,抽血,临床表现等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诊断标准[2]。

2 急救护理

2.1 急救

2.1.1 早发现早治疗,时间就是生命,密切观察病情及心电图的变化。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

2.1.2 吸氧 氧气吸入(3~6/min),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范围,从而减轻心肌缺损性损伤[3]。

2.1.3 镇静止痛 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胸痛未缓解者,遵医嘱及早使用杜冷丁或吗啡。对于明确诊断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mg嚼服,波立维300mg口服等。

2.1.4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在左上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首选静脉留置针,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宜脱出及外渗。遵医嘱给予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尿量、面色、神志及其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对于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随时关注,必要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常规心电图及18导心电图的变化,并连接心电监护,电极片应避开除颤位置。持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等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及早对症治疗,为抢救争取时间。询问家属发病时间,既往有无冠心病史,以及发作的病因和诱因。

2.3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发后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4],安慰病人及其家属,并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在治疗的过程中,动作要稳、准、快、轻,以从容的态度、精湛的技术让患者感到安全,赢得其信任,从而使病人保持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与医护人员一起战胜疾病的困扰。

2.4 一般护理

2.4.1 环境与休息 病室环境要清洁安静整齐舒适温湿度适宜,并注意保暖,急性期谢绝探视,良好的环境是病人康复的条件之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不能随意搬动或让患者自己翻动,更不能下地走路,以免加重病情。

2.4.2 饮食急性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便秘与腹胀,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2.4.3 保持大便通畅 AMI病人因心功能不全,卧床及药物作用等易发生便秘,应鼓励其进食新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定时督促患者排便,予以腹部按摩,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等,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造成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大多数死于急性期,约在起病的第一个小时,90%是因为室颤所致。排除患者在起病初期耽误的时间,真正用于抢救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所以,急救人员是等于在和时间赛跑。这就需要急诊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在抢救AMI患者中,不仅要做到快而准地评估病情,还要及时准确地遵医嘱用药,同时还得关心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以保证患者能顺利地配合抢救,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从而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周秀华,主编.急危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1肌5梗~1死6.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

[3]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4]练玉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8):136~137.

猜你喜欢

急性期急诊科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