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015-08-15白如冰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1003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范民族高职

□ 白如冰(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阜新 110032)

我校是一所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生存的。2012年8月立校注册,2013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然而,在多年中职师范体育教学中,过分注重运动技能传授,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中心,忽视学习能力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忽视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问题。步入高职以来,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分析和讨论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构建“健康教育”教学体育。

1、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现状和差距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民族地区,文化背景和体育素质具有差异,很难深入开展高层次的教学。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也很难适应目前的高职教育。我校的公共体育健康课,高中起点生源的是在入学后的前两年开设,初中起点生源的是在入学后的前四年开设。每周两节课,高中起点生源的分一次安排,初中起点生源的分两次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也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在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上提高了要求,课堂教学还是以学生的运动锻炼和技术方法的掌握为主(没办法延续初中、高中的体育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体育素质极差)。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压力很大。一个从小学到中学本来就应该掌握的技术动作,比如:体操中的前后滚翻,从小学体育课中就开始学习,一直学到大学还是没有掌握;一个跳远从小学跳到大学,越跳越不远,越跳越不协调。尤其是高中起点生源的学生对体育健康课的关注越来越少,甚至觉得上不上体育课都无所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喜欢体育课自由活动而不喜欢老师上体育课;更有部分学生,一听到体育考试,健康标准测试,队列、广播操体育基本功过关等就愁得不得了。随着年级的升高,积极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少,高年级学生的体育状况和运动能力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校园里出早操、上间操不情愿,积极踊跃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等锻炼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少,很难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1.1、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在体育健康教学观念上,学校存在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认为像高职类的学校,体育健康课就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让学生有一定的活动量就行了。这样的认识,一是导致了学校对体育健康课的基础设施,场地器材建设等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每学期购置的器材就只是最常见的球类、跳绳等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的器材。要想开设民族项目还必须得自制器材。使得教师开课的内容、项目非常有限。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活动项目安排上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三是个别教师没有很好执行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目前在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以及体育教学组织一体化和体育教学目标达标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忽视学生身心素质以及能力水平是否提高的评价,学生为考试和标准测试处于被动和应付的状态。

1.2、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然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但在实践中这却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惟一目标,无论是教师教、学生学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技术都是惟一的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而不是体育的目标,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意志的发展等,都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思想和观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在我校步入高职办学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体育教学盲目向其它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看齐,致使我们民族高职师范体育健康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1.3、教学内容不丰富,组织形式单一

教材内容陈旧,加之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方法手段落后。现阶段我校公共体育健康课项目内容主要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与中小学基本雷同,体育课程的学习不被多数学生喜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课的结构基本是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程序一般采用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比赛、评价,教学方法手段也落后单一。项目繁多,蜻蜓点水,忽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的情意功能重视不够。一节体育课学什么内容,用什么器械,做什么动作,一切由老师决定,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理解和关心。究其原因,主要缺乏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对新时期高职体育健康课教学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没有把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

1.4、体育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投入少,场地设施差,运动器材短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无法运用,严重影响和阻碍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有效开展。要上好一节体育健康课,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场地器材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我校场地器材设备设施较差,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更无法使教学活动向多元化发展。形成的局面是:课程设置单一,课时安排不灵活,教学计划不全面,教材内容少价值,教学手段不新颖,课堂教学中反复练习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需要、社会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与终身体育接轨。

1.5、缺少交流的封闭式教学阻碍了民族高职师范体育教育的发展

我校是少数民族学校,受人文环境的影响,缺少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学管理体现一定的统一性、固定性,指令性。具体表现在:固定班级,固定教师若无特殊情况一直教到毕业的授课方式,这种固而不动的教学模式,虽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但却难以发挥教师的技术特长,也很难使学生很长时间接受一种教学模式,进而压抑了学生对教材教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教学资源的限制,每学年的教材内容规定过死,缺少置换内容,进度缺乏伸缩性,造成盲目授课,形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我校的大多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形成的理论体系大同小异,教学组织过程也能难免同出一辙,缺乏新的生机和活力,而我校由于经费短缺,每年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得不到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也很难将外面的新信息、新技能、新观念、新教材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带入自己的授课中,教学领域没有开放性,势必造成我们教学水平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2、推进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健康课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2.1、转变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教育指导思想

制约民族高职师范体育课程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是体育观念滞后。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高职教育、体育发展实际与需要。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就要转变观念,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民族高职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要树立终身教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兴趣。

2.2、充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以民族体育内容为活力,推进民族体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体现民族高职师范公共体育教学地域特色,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进行教学,极具有一定的健身性和可行性。在多年的民族体育教学中,我们利用蒙古族语言口令指挥队列,利用蒙古族的安代舞做准备活动,更易唤起学生的兴奋性和活动的积极性;放松活动抛开传统的练习,把学生组织成圆形,手拉手用轻盈蒙古族舞蹈放松,气氛和效果就好的多;把摔跤、布鲁、奔布格、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不仅学生喜学乐练,也为民族地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另外,如果让学生认真收集当地民族地区的体育游戏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根据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字叙述的完整性设计活动锻炼项目,这样既促使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又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总之,在民族高职师范大力推广民族体育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弘扬了民族体育文化。

2.3、改变场地器材不足的措施

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领导、教师在注重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公共体育健康教育的功能,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使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资源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对现有器材设备进行开发与利用,或是对现有场地设施进行改造,还可利用自然地理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2.4、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取老师选项目,学生选教师的授课形式,这样一来,体育教师将从事自己专长项目的教学,必定得心应手并能很好的发挥技术专长,不会造成教师能力资源的浪费。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其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同时,很有必要在高中起点的二年级下学期和初中起点的四年级让有特长的学生组织专修提高班,我们选派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辅导,使这一部分同学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起到体育尖子生的作用,从而带动全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多创造条件,多争取机会,使他们有外出比赛交流的机会。一方面通过比赛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宣传我校的一个机会。而这一部分人,走向社会,则会成为工作岗位上一专多能的人才,对推动当地民族体育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通知.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

[3]李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

猜你喜欢

师范民族高职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们的民族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