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

2015-08-15刘国平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舞狮狮子运动

□ 刘国平(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舞狮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常常出现在节日庆典、集市聚会、开业贺礼等喜庆日子,旨在为庆典活动渲染出热闹、欢腾的氛围。此外,由于狮子是勇敢、力量的象征,民间的百姓将其赋予了驱邪镇妖、庇护平安的寓意,因此舞狮表演还蒙上了一层吉祥的色彩,表现出百姓对生活美满、平安如意的向往。在表演中,表演者将穿着乔装成狮子的模样,随着锣鼓声摆出各种姿态的狮子造型,其惟妙惟肖的神态及肢体动作,让表演引人入胜。

1、舞狮运动起源与分类

1.1、起源

舞狮运动是中国民俗体育竞技活动之一,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因此参考各类书籍文献可以发现,对舞狮起源的描述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以三种说法最为盛行:第一,认为舞狮运动源起唐高宗,在唐高宗登基招待宾客时,特意命人设计了“五方狮舞”的表演助兴,其形式同当今的舞狮表演极为相似,因而被认为是今日舞狮的雏形。第二,认为舞狮表演是舶来品,是在1900年时,依靠中国和伊朗的经济往来活动,从中东传来的艺术形式。伊朗的大使将狮子等当地动物作为贡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中国,中国的能工巧匠便依照狮子的形态及样貌将其艺术化,让舞狮得以引入皇室表演,再逐渐的流传至民间。第三,认为舞狮表演始于汉朝,汉武帝在设计歌舞表演招待西域使节时。让演员扮成各种鸟兽助兴,但西域使节突然发现表演队列中缺少狮子,待询问后知晓中国还未有狮子出现,便派驯兽师带着两头狮子进贡给中国,从此狮子表演和驯狮舞便被传到了中国。

1.2、分类分南狮与北狮

舞狮表演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表演形式也随着各地风格和人类的创意变得愈加丰富,具体依据形式的不同被分为了南狮和北狮两种。其中南狮主要流行于华南和海外,而北狮则更多的出现在长江以北的地区。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狮子的外貌大小、颜色神态、步伐形式等方面,各自都体现了各地所在的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几年来也有将南北狮融合的舞法产生,即以南狮的狮子配北狮的步伐,创造出“南狮北舞”的新艺术表演形式。

2、南狮文化与北狮文化对比研究

南狮同北狮随同为舞狮表演,但其在文化表现和底蕴上仍然存在着不同之处,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南狮与北狮发展先后比较

北狮相对于南狮起源较早,相传是北魏太武帝时期,太武帝远征甘肃时,所虏获的胡人表演的节目,胡人以木头雕刻出兽头,身披兽衣服,两大五小地和着音乐起舞,其逼真的外貌和刚健的步伐深得太武帝喜爱,因而赐名“北魏瑞狮”。如此,北狮便在北方逐渐流传起来。

而流行于广东、港澳和东南亚侨乡的南狮,则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其脱胎于北方黄狮,经历了黄常狮、独角狮、佛山狮后,才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狮。南狮的表演精致细腻,注重神态造型,也因此产生了众多了风格流派。

2.2、发展现状比较

舞狮表现发展至今,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在保持原有传统舞狮技巧和特点的基础上,南北狮两种形式都各有提升,也相应的有了融合。吸取南狮刚健的狮形和北狮活跃的步伐,形成了新的“南狮北舞”。这其中,南狮把北狮表演中常见的梅花桩改进成了桩柱,把北狮走横梯变化为了南狮走钢索,此外还学习了北狮翻滚等动作。而北狮则向南狮学习了飞跃、坐头、回头跳、环回走等技巧。这样技术上的南北融合,相互弥补了自身技术上的缺失,形成了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2.3、文化内涵比较

狮子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被古人赋予了驱魔辟邪、镇宅招福的寓意,其表演的神态描绘、运动形式、制作工序、情节编排,无一不展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气息。在狮子制作过程中,点睛仪式是不论南狮还是北狮都十分注重的环节,这预示着驱邪、除患、趋吉避凶。其素材的选择上多为神话、典故和传说,这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吉祥安定、除暴安良、和睦康健的向往与敬意。但因每个地区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舞狮表演也会相应有所不同,其中南狮多以外形亮丽、舞法多变而著称。

2.4、基本特征比较

从形象特征上看,南狮重史,北狮重活。南狮的外观设计多以历史人物为素材,通过不同的神情与色彩,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南狮早期以黄、红、黑三色为主,其中黄色代表智、仁、勇兼具的刘备;红色代表智勇双全的关公;黑色代表嫉恶如仇的张飞。而北狮在设计上则更贴合狮子本身形象,将眼睛、耳朵和嘴巴设置成可活动的,有利于在表演中充分展现狮子的真实形态、灵活生动。此外,北狮因生活在民风淳朴的北方,多以柔美多姿、低首相怜的美妙舞技而著称。

从表演特征上看,南狮重情,北狮重娱。南狮在造型的设计上雄壮威武,给人勇猛威风之感,当其舞动时多配以大锣大鼓等恢宏音乐,让观众心里为之震撼。此外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十分生动有趣,人们将南方醒狮的过程归纳为七个字:静、看、探、采、闻、睡、醒。层次递进的表现出狮子将祥瑞带到主人家,观赏性、竞技性和艺术性都大大的展现。而造型逼真的北方狮则多以雌雄嬉戏、成年狮同幼年狮的玩耍为主,头顶有红结的为雄性,绿结的为雌性,狮子们各个身手矫健,活灵活现,整个表演都展现出狮子家庭间的和睦与愉悦。

从技术特征上看,南狮重高,北狮重美。南狮的演练套路众多,分为不同的形态动作,而在每个套路中又涵盖了不同的步法设计。因此在表演上对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其动作的难度程度更高,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也会更加的惊险和刺激。而北狮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更注重步伐的灵巧、轻盈,让狮子的神态能够充分的体现。此外,配合着音乐的节拍和狮子间的互动表演,让整个表演过程不仅能看到高难度动作,还能让观众觉得生动有趣。

3、弘扬中华舞狮运动的对策

3.1、加强舞狮运动向学校的推广工作

在学校的教学中,增加舞狮运动的课程,激发青年人对舞狮表演的兴趣,发掘并培养其舞狮的潜力。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使学生能够健康科学成长,并有效的将舞狮运动融入学校,使之在广大学校中逐步普及。

3.2、加强舞狮运动同商业开发的关联性

舞狮运动是一项具有浓厚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其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风格性和识别性。如果结合这项传统运动的特点,将其与旅游业相结合,并加大宣传和报道力度,将其广而告之。就不仅能提高舞狮文化的知名度,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的发展。

3.3、加强对外交流,将舞狮运动推向国际化发展

立足于国内文化的发展,还应将舞狮文化广泛的推向世界,通过表演、竞技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将舞狮运动国际化。用交流沟通促进各国间文化的融合,并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喜欢上中国传统的舞狮运动。

4、结束语

象征着吉祥、幸福的舞狮运动已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节庆民俗活动,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南狮,还是北狮,虽然其表现形式和外貌神态上有所不同,但其象征对美好生活、摒弃邪魔的追求,其文化内涵都是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的载体。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舞狮运动的广泛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舞狮、爱上舞狮,将这种民间活动带入到了赛场,让其得以走出中国,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1]汤立许.南狮与北狮的文化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

[2]陈红梅.南、北狮起源及其运动特点的比较[J].考试周刊,2009,39.

猜你喜欢

舞狮狮子运动
迷宫弯弯绕
狮子的喷嚏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不正经运动范
狮子鱼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骄傲的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