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 世纪瑞典音乐课程标准改革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2015-08-15刘晟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课标音乐课

刘晟蓝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东莞523808)

2011 年,瑞典教育部门出台了最新版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揭开了瑞典音乐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在过去的40 年中,瑞典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剧烈的改革。以课程标准为例,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变化便是“学校音乐(School Music)”逐渐被“音乐在学校中(Music in School)”[1]所取代。这一转变意味着瑞典的基础音乐教育课从一个典型的学校音乐课程,逐渐演变成显著融合学生个人校外音乐体验和音乐兴趣的个性化课程。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在强调音乐教育功能的同时,开始注重课程所体现出的民主价值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度。本文将围绕21 世纪瑞典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三个维度的变化,分析其中的发展与创新点,并探讨其对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 21 世纪瑞典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特点

(一)瑞典音乐课程目标的发展与创新

1.2000 年版课程目标特点

2000 年版音乐课标从“音乐与人”这一基本哲学思想出发,强调了音乐与人的生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认为人们可以自主运用音乐达成社会性、情感性、认知性的自我觉醒、释放和加强等目标。在九项课程具体目标中,有三项关于音乐创作的目标,两项关于演唱演奏的目标,两项关于聆听音乐的目标,两项关于音乐知识的目标。分别为:

1)开发演唱和器乐演奏技能,为个人及集体的音乐活动以及接下来的独立音乐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2)有信心的演唱,认识到自己的演唱能力及其社会意义。

3)有能力创造自己的音乐并通过音乐来表达和交流。

4)有意识地聆听音乐,通过聆听增长音乐体验和音乐知识。

5)学会使用音乐和音乐创作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6)熟悉音乐形式、结构、书写方式以及音乐在不同环境、文化、时代中的功能。

7)通过聆听来自不同时代、流派的音乐增长音乐修养,学会客观的批判和评价音乐,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音乐爱好。

8)熟悉音乐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学会音乐与图像、文字、戏剧、舞蹈、运动等知识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9)学会利用IT 手段学习和制作音乐,或是以此为工具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2]

从这9 项具体目标中可看出,2000 年音乐课标主要立足于音乐的文化性特征,从融入学校、理解文化多样性、增进包容三方面阐述了音乐独特的沟通功能。9 项目标的共同导向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以完成进一步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表达。

2.2011 年版课标目标特点

2011 年版音乐课标在2000 年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升华。首先,新版课标在突出音乐与生活紧密关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音乐课程学习对学生个性化塑造的意义,认为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向外界表明自我身份、塑造个性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这扇门探寻自己的音乐爱好,并使个人的音乐思考能力得到增长,培养个人的音乐兴趣,将音乐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塑造自我音乐个性,通过音乐进行沟通和自我表达。例如2011 年版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

1)演奏和演唱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

2)有能力通过音乐创作来表达、交流自己的音乐见解和想法。

3)分辩和讨论不同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下的音乐表达。[3]

除此之外,新版课标更加注重音乐对人一生的陪伴作用和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长远意义。新版课标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敏感性,帮助学生掌握独立的音乐探索能力和创作能力,利用教师创造的音乐环境引导学生有信心地参与表演和进行音乐创作。

再者,新版课标更新、补充和完善了2000 年版课标的不足之处。作为电子音乐产业中的新兴力量,瑞典诞生了大批闻名世界的电子乐队和电子音乐作品,新课标中对此也有所体现。电子设备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用具和创作工具,电子创作手段大量进入音乐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音乐创作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不同种类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2000 年版音乐课标中并未重点提及的民族音乐,2011 年新课标认为应在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理解、音乐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增进对本民族及其它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新版音乐课标不再对课程总目标有具体的知识技能性规定,而是从表演、音乐创作、音乐表述三个角度指明了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应达到的能力提升要求。新课标总体目标更加注重学生音乐学习中所学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要求学生对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的不同音乐都有所了解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有能力通过音乐创作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音乐思想。

(二)瑞典音乐课程结构的发展与创新

2011 年版新课标在2000 年版课标的基础上将课程各阶段的内容要求进行了细化,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描述使课标结构更加清晰并具有明确导向性。

1.课程阶段目标大幅度扩充和细化

2000 年版课标仅举例说明了五年级和九年级两个年级的课程阶段目标,并未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做出明确规定。而新课标则在核心内容框架下将全部课程分为1-3 年级阶段、4-6 年级阶段、7-9 年级阶段三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的课程要求按照三个维度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描述。使原本抽象、不太明确的要求变得具体、清晰、形象,课程设计更加合理,有利于课标思想的准确传达和落实。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设计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并具有连贯性,使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有利于帮助学生达成持续性和深入性的音乐课程学习。如:新课标中4-6 年级阶段要求学生了解不同音乐流派中一首作品所包含的旋律、伴奏等不同音乐元素,而6-9 年级则将要求从“不同流派中的一首作品”提高到了“不同流派中的代表作”,这样具体的要求对于学习课标的老师来说简单易懂,对于在课标指导下学习的学生来说课程难度在切实可行的范围下逐步提高,音乐知识在周期性的音乐学习中一点点增强。

2.课程结构更具操作性

新版课标删除了2000 年版课标中对课程性质和结构的大段描述性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洁易懂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阶段核心内容。新课标从音乐创作与表演、音乐工具、音乐含义与作用三个维度进行阐述,较为立体的指出了各阶段音乐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要求。如2000 年版课标规定声乐和器乐是音乐课的核心,学生在五年级时应有能力参加合唱。而新版课标中核心内容4-6 年级阶段则更具体的要求学生运用声音表现不同种类的歌唱方式,如约伊金、说唱等,并将合唱融入到音乐创作中,要求学生能将合唱作为音乐小模块之一,进行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以下分别为瑞典2000 年和2011 年音乐课标中五年级所在阶段的学习目标:

(1)2000 年版课标中五年级学生应达成的课程目标:

1)学生有能力参加合唱,熟悉简单的旋律、节奏、和声,对音乐制作有所了解。

2)独立或通过与他人合作的形式创作简单的音乐。

3)了解不同种类的旋律、和弦、节拍、节奏和速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

4)意识到并懂得音乐对现实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思功能。[2]

(2)2011 年版课标中4-6 年级学生应达成的课程目标:

音乐创作与表演

1)了解不同音乐流派中一个作品所包含的歌曲、旋律以及伴奏形式。

2)利用听觉来分辩音乐中的要素,例如和弦进行、作曲手段以及音乐片段。

3)运用声音和乐器进行旋律、音调上的模仿与即兴创作。

4)依据音乐要素和音乐形式进行创作,例如和弦进行以及低音走向。

5)能进行音乐性的表演。

音乐工具

1)通过热身练习等帮助学生关注声音、学会聆听。

2)运用不同层次的健康声音和不同类型的听力保护方法。

3)运用声音表现不同种类的歌唱方式,例如歌曲、约伊金①、说唱。

4)运用和弦乐器、旋律乐器、贝司、音高打击乐器进行旋律游戏、节奏游戏或进行伴奏。

5)运用节奏、音调、强弱、音高、速度、音乐片段、节拍、韵律、合唱作为音乐小模块进行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创作。

6)使用音乐符号、音符、和弦名称和图形谱。

7)运用数字媒体进行音频和音乐创作。

音乐的含义与作用

1)音乐的概念性、物理性、情感性特征会在不同环境下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理解仪式音乐是如何发挥其功效性和娱乐性的。

2)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词组能帮助学生进行有关音乐制作、音乐表达、音乐体验的阅读、写作以及探讨。

3)音乐能与图片、文字和舞蹈相融合,从而使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如何通过互动传递美的体验。

4)学生能够自主区分弦乐、管乐、铜管、键盘乐器以及打击乐器。

5)学生能够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古典音乐、民谣、流行音乐的音乐特征。[3]

3.提高对综合音乐技能的要求

新版课标减少了对音乐史、合唱、听辨等知识技能要求的具体描述,转而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方面,注重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从模仿入手,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即兴创作,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强调学生学会“玩”音乐、参与音乐活动和音乐互动。如:2 000 年版课标五年级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不同种类的旋律、和弦、节拍、节奏和速度的概念,而相关内容在新版课标4-6 年级阶段要求中则与音乐创作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依据音乐要素和音乐形式进行和弦、低音走向等方面的相关创作,运用节奏、音调、速度、节拍、韵律等作为音乐小模块进行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创作,理解音乐的不同特征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产生不同影响等。

4.重视学生学会音乐性思考

新版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参与音乐创作的同时,能够对自己及他人的音乐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这也是2000 年版课标中所提到过的“个性化审美意识”在新课标中的具体体现。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理解音乐、尊重音乐,更强调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音乐品味,懂得从个人独特的审美角度出发,对一个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使音乐成为引发学生进行哲学思考、产生观点碰撞的重要精神载体。如6 年级学生音乐课合格的最低标准中要求学生可以对自己或他人创作出的音乐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相关经历,同时举例说明音乐史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的。

5.注重音乐本体

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听辨音乐中的重要要素、作曲手段、音乐片段,还要求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中的情感、韵味、音色;除了能够参与合唱、器乐演奏之外,还要能够进行音乐性的表演;将复调、电影音乐、民谣、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图形谱等具体音乐形式或新兴音乐元素融入课程学习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合理的运用嗓音和听觉,注重音乐器官的保护等。

(三)瑞典音乐课程评价的发展与创新

在2000 年版课标中,音乐课程评估的重点在于对音乐创作整体过程的评估、学生在个人表演和合作表演中所体现的音乐才能的评估、学生运用音乐表达个人思想感情时所表现的音乐创造性的评估、学生的其他综合音乐素质的评估,评价等级以良好、优秀界定。2011 年新版课标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改革,新的成绩等级体系代替了原有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等级化

新课标评价体系分A-F 六个等级,其中F 为不合格,并在原有的概述性评价标准基础上以六年级、九年级为例,分别说明了两个年级A-E 等级的不同要求,对满足每个等级所需达到的要求都做出了具体说明。如六年级学生达到知识水平E 的要求中提到,学生可以在一定要求的音高和节奏基础上参与合唱,C 等级将标准提高到学生能够在较为准确的旋律和音高基础上进行合唱,A 水平标准则要求学生能够以准确的音高和节奏参与合唱。从“一定”到“较为准确”再到“准确”,细微的变化体现了要求的逐步提高和较为清晰的程度变化。

新课标中,同一等级在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不同,并附有明确阐述。同时查看六年级和九年级两个年级的评估要求可以清晰的掌握评估标准随年级增长产生的变化,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难度增长的量和速度。如六年级学生若能对难度适中的旋律、低音、打击乐进行简单的改编,用和弦乐器伴奏并能很轻松地进行和弦改编则能满足拿A的标准之一。而九年级学生则需在很好的节奏感下进行简单的旋律、低音、打击乐改编,用适宜的风格进行和弦乐器的伴奏并能轻松进行和弦改编才能满足A 标准在改编这一项中的要求。

2.评价标准细化

新课标依旧沿用了2000 年课标评估体系中音乐表演、音乐表达、音乐理解这三个维度的阐述,但每个角度都有更加详尽的解释,以明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如2000 年版课标优秀标准从音乐理解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能列举出11 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并从历史角度出发,以全球化的视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而2011 年课标则在九年级A 水平标准中的音乐理解一项则具体要求学生有能力对自我或他人的音乐创作进行成熟的评价,并提出能直接帮助音乐作品提升的建设性意见,学生再很好的阐述音乐的不同作用、音乐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在历史中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此外,学生应很好的区分和对比来自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典型音乐特征,并且能够很好的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和乐器分组以及描述他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功能。

因此,新版课标评估标准在与课程内容设计准确对应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音乐创作、音乐情感和音乐理解的评估,删除了对学生学唱曲目的硬性数量要求,强调学生灵活掌握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造性。

二 瑞典音乐课标改革对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启示

从宏观上看,瑞典21 世纪的两次课程改革与我国在时间上相近,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瑞典与中国的音乐课程标准虽在大致方向上一致,却在具体内容规划和整体风格上差别较大。瑞典新课标改革中所体现出的新趋势能从某些角度为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表达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表达是贯穿2011 年版瑞典音乐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理念。瑞典教育追求开放、公平、民主,不强调整齐划一,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更被视为培养学生独特审美情趣、审美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2011 年新课标中多次强调学生应通过音乐学习获得通过音乐创作来表达、交流自己的音乐见解和想法的能力。学生应能够将音乐转化为音乐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个人音乐思想。课程评价中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音乐想法,运用到人声、乐器或者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创作,对他人的音乐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我国2011 年新课标在课标理念中明确表示要“注重个性发展”[4],课程内容中有专门的创造板块,并要求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评价,但在这一过程中,音乐课中的个性培养、创造力培养、作品评价三者似乎还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中,并未将三者有机结合,成为学生形成个人音乐兴趣、表达个性思想的有效途径。

(二)将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电子设备在音乐创作中的大量使用是瑞典音乐教育改革的另一重要特征。2011 年之前,音乐课堂创作中已经开始使用电子设备,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2011 年新课标出台后,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创作成为新课标大力提倡的音乐创作方式之一,并以文字方式写进了音乐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之中,以电子设备为基础的音乐创作得到进一步推行。瑞典教育追求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固有形式,提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电子音乐设备的使用便是瑞典教育中将新型科技与教学相融合的典型例子。

我国音乐教学一直着力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保护,但收效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传统艺术感到生疏,认为其缺少活力和时代感,难以产生共鸣。将传统艺术形式更好的与学生们感兴趣的现代艺术潮流相结合,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熟悉我国优秀音乐文化遗产,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三)课标内容表达力求准确具体

我国新版音乐课程标准与瑞典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方向大致相同,但在课程内容的具体描述上,我国更偏重于框架性的描述,而瑞典音乐课标则更为细致具体,在各年级学习内容要求中给予了更多教学目标、方法,工具上的指引也更加具有实用性,以具象内容描述明确了课标的课堂教学实施方向,易于理解。例如我国2011 年版音乐课标在“音乐与社会生活”板块中提到学生应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举出身边的实例说明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而瑞典2011 年课标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则是要求学生从音乐的概念性、物理性、情感性出发,体会音乐在不同环境下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具体要求学生观察并理解仪式性音乐史是如何发挥其功能性和娱乐性的。这些形容词和界定范围指明了学生应从哪几个角度观察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一较为宽泛的学习内容,并以具体的一种音乐—仪式性音乐为例,探索其最为显著的两种功能。从这一具体例子可以看出,中瑞两国音乐课标有许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但瑞典更为准确、具体和深入的挖掘了每一项目标要求所对应的课程教学,从教师教学视角出发以具体平实的文字书写课标内容,便于教师理解课标含义,准确落实课标精神,达到课标要求。

(四)课程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

瑞典2011 年新课标采用了全新的A-F 国际课程评价体系,并在课程知识水平要求中具体描述了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水平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规范了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同时也进一步为课堂教学重点指明了方向。从课程知识水平标准中不难发现,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如为游戏配乐、了解不同种类音乐的功能等,有利于学生能够学会真正使用音乐。

目前我国音乐课标暂时缺少等级式的评价标准,仅以互评、自评等为例简要介绍了课程评价可使用的不同评价方式。由于评价体系过于宽泛,缺少评价等级描述,就要求音乐教师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和课程实施经验才能较好地落实课标精神。对于知识水平和经验不足的音乐教师,则可能直接导致课程实施上的理解错误和评价误差。

三 结语

瑞典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是世界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部分,加之瑞典教育在世界教育中占据领先地位,是世界教育体系改革的先锋。研究瑞典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为把握国际基础音乐教育的最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联系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现状,分析和研究瑞典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现状,能使我们较为完整的了解瑞典基础音乐教育系统,从而总结出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吸收学习其中的有益经验,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音乐课程体系和实施音乐课程改革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注释:

①约伊金(yoiking),瑞典本土少数民族萨米族的一种吟唱方式,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传递知识,是萨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HEMMING E G,WESTVALL M.Music education—a personal matter?Examining the current discourses of music education in Sweden[J].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010(27):21-33.

[2]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 Earlier curricula for elementary school,syllabus-music(before 2011)[EB/OL].(2011-12-30)[2014-04-20].http://www.skolverket. se/laroplaner-amnen-och-kurser/grundskoleutbildning/grundskola/grundskola2000/subjectkursinfo.htm?tos=GR2000&subjectCode=MU.

[3]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Curriculum for the compulsory school,preschool class and the leisure-time centre[M].Stockholm:Ordf?rr?det AB,2011:95.

[4]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深度解读(二)[J].中国音乐教育,2012(6):4-7.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课标音乐课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