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湖南制造业创新人才效率研究

2015-12-23杜红梅王明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湖南规模

杜红梅,王明春

(1.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化和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己经成为新时代的两大支点[1],而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其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其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实现由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化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意味着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必须依赖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又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制造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2013 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 598 个,中小微企业13 383 个,占98.42%,是湖南工业企业的主体;从行业来看,2013 年湖南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的89.29%[2]。因此,对湖南以中小规模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一方面为指导中小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于监测科技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湖南制造企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一)评价模型简介

C2R 模型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E·Rhodes 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它主要采用数学规划方法,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相对有效性。其中对于某个选定的DMUi0,以产出为导向的可变规模模型为:

(二)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模型指标的选取

从对创新效率的研究来看,各类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评价指标的。从投入产出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现了科技活动的链条式过程,把创新活动的实现看作是一个从创新资源投入到产出的整合过程。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两种: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前者反映规模,后者反映强度(见表1)。

表1 湖南制造企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模型指标

(三)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1.制造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

由于36 个工业行业的性质与特征不同,若放在一起分析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不太妥当,本文将36 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 4754-2002)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三个大类,选择属于制造业的31 个部门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以产出为导向的可变规模模型,利用DEA 软件Deap2.1,输入31 个湖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2013 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湖南规模以上制造业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见表2。其中,技术效率表示决策单元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评价值,其值越大,表示投入产出效率越高;其值越小,表示相对于其它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效率越低。

表2 湖南规模以上制造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从数据结果来看,2013 年湖南制造企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呈现出以下特征:

(1)制造行业整体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低

若将效率值划分为低效率(0-0.5]、中等效率(0.5-0.8]、高效率(0.8-1.00]三个等级,则湖南制造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471,说明行业整体水平低。从表2 可以看到,全省31 个规模以上制造业中,效率值为1 的仅有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专用设备制造业3 个部门,说明这3 个部门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是有效率的;另加上效率值在0.9 以上的石油加工与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运输设备制造业2 个部门,处于高效率的总共才5 个部门,仅占制造业部门的16.12%;中等效率的部门有7 个,分别是纺织服装与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综合效率值低于0.5 以下的有19 个部门,占比达61.29%。

(2)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纯技术有效,规模无效

石油加工与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金属制品与机械和设备修理业6 个部门纯技术有效,规模无效,说明这些部门在现有规模下,既不存在创新人才过量投入,也不存在创新产出不足。但其部门规模和创新人才投入、产出不相匹配,石油加工与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金属制品与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与其创新人才投入、产出相匹配,而运输设备制造业需要适当缩小部门规模,加大创新人才投资管理。

(3)劳动密集型和某些资本密集型行业既技术无效又规模无效

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22 个部门既非技术有效又非规模有效。对于这些部门不仅要调整其创新人才的投入规模,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注重创新人才内部结构和比例的优化。

(4)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人才要素的生产效率不高

医药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纺织业这8 个部门科技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想要达到DEA 有效状态,应提高创新人才要素的生产效率。

本研究所界定的湖南31 个制造业部门科技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是相对效率优化的,即通过减少投入要素指标值或者增加产出要素指标值,使非DEA 有效部门达到现有DEA 有效部门的投入产出水平。表3 为22 个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均无效的部门要素调整方案。根据这一计算结果,可以使有关部门和企业管理决策者明晰如何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

表3 湖南规模制造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优化值

从表3 可以看出:第一,湖南制造业R&D 人员投入冗余比较普遍。农副加工、纺织业、家具制造、造纸制品、化学工业、医药制造、黑金加工、有金加工、通用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电子设备12 个部门都存在R&D 人员投入冗余。第二,创新人才产出不足具有普遍性。22 个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的部门都存在产出不足。

2.湖南食品行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

表4 湖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创新人才投入产出效率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具有发展与提升食品业竞争力的巨大潜力。从表4 可以看出:(1)湖南农副产品加工业创新人才纯技术效率=0.44,规模效率=0.963,规模报酬递增。从产出来看,第1 产出有效发明专利有246.79 件不足,第2 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有339.19 亿元的不足,第3 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有0.59%不足;从投入来看,第2 投入R&D 人员有887.72 万的冗余,即湖南农副产品加工业R&D 人员有887.72 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湖南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方面需要大力解决创新人才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创新人才的创新效率。(2)湖南食品制造业创新人才纯技术效率为0.229,规模效率为0.994,规模报酬递增。从产出来看,第1 产出有效发明专利有468.30 件不足,第2 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有399.29 亿元的不足,第3 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有0.48%不足;从投入来看,第1 投入R&D 全时当量有49.11人年的冗余,即湖南农副产品加工业有49.11 人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同样需要大力解决创新人才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要提高食品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创新效率。(3)湖南饮料业创新人才纯技术效率为0.307,规模效率为0.912,规模报酬递增。从产出来看,第1 产出有效发明专利有169.63 件不足,第2 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有181.41 亿元的不足,第3 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有0.22%不足;从投入来看,第1 投入R&D 全时当量有0.49人年的冗余,即湖南饮料业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人才的创新效率不高。

二 对策建议

在构建出湖南科技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其科技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决策层和企业管理层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思想观念

决定工业化进程的观念文化因素具有长久的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学者金碚在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2)的序言中说道:决定工业化进程的三个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条件、科学技术运用、观念文化特质,作为一个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首先发挥了工业化第一个基本因素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体制转化中获得了30多年的巨大工业发展成就。在成为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经济大国后,科学技术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技术模仿的空间将越来越窄,技术创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自主技术创新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成为推进中国工业化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而更具长远和决定意义的则是,能否形成长期支撑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文明,尤其是现代制造文明的社会心理和社会及企业文化氛围[4],因此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湖南,首先应该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型。

(二)政府要建立健全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展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创新,而推动创新活动的主体就是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资源之一[5]。因此,湖南要建立健全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展机制,鼓励并支持企业家为创新所作的决定与策略,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提供政策环境。设立“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发展计划专项资金”,有计划地资助重点行业的企业家进行系统培训,造就具有卓越创新精神和超强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

(三)企业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激发技术创新内生动力,要求企业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因此,企业应制定与创新人才管理相匹配的产权制度、公平的竞争制度和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重视挖掘人才资源的热情、忠诚度等无形资本,充分尊重员工的自主创造性,为企业创新注入创新动力。

[1]丁刚,罗暖.省域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其空间关联格局分析:基于DEA 模型和LISA 方法[J].西北人口,2012,33(4):13-16.

[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79-482.

[3]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0-45.

[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2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工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2-3.

[5]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12.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湖南规模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规模之殇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