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2015-08-15周邦春
周邦春,石 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音乐舞蹈系,湖南 娄底417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加之近年来受艺考热的影响,地方高校纷纷开办音乐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处在矛盾的对立面,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音乐专业;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就业,不少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面对这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该针砭时弊,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专业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推动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和目标
音乐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性的教育,课堂的理论知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效果。一方面,它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其可行性,这是由音乐教育专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会学生如何借助专业的技术技能,将作曲家头脑中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体验、感悟等通过音符的形式体现在谱面上,再由指挥者、演奏者、演唱者通过挥、奏、唱等实践表演形式将谱面上的内容以声音的形式呈献给听众或观众,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使人产生共鸣。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实践,都需要人亲自去体会、理解和把握,离开了实践,一切都不可能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能够胜任中小学课堂教学外,还要能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合唱队、管乐队、鼓号队、舞蹈队、艺术兴趣小组的组建、训练,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设计、筹备、举办,以及校内外的各种业余考级、艺术比赛活动的组织等。文艺活动的开展光有音乐专业知识还不够,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力、号召力、协调力等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又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得以培养。因此,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又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实践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占了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和在校学生人数的绝大多数,地方高校作为高校音乐力量的主力军和重要基础,在占有国家少数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承担着地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且地方高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要充实到音乐行业的一线和二线,成为音乐行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否真正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关系到今后能否在激流勇进的社会大潮中拥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关系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兴衰存亡。因此,地方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增强社会竞争力,从而更好更快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这既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需求的具体表现。
二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一)构建艺术实践教学模块
构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块,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也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课堂实践教学,提高音乐课教学技术技能
实践教学是音乐学科自身特点的集中体现,加大声乐、器乐、合唱指挥、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舞蹈编创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力度是关键。这些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实用的专业技能,作为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站稳讲台,搞好课堂教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音乐艺术学科是以人为载体,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动觉,即由感官接受而直抵肌体深处。学生只有亲自去弹、去唱、去舞动、去指挥,通过自己身体的动觉感受,才能深入体会、理解、把握艺术美的本质内涵,掌握各项技术技能。同时,各项技能技巧的掌握过程又是一个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过程,也就是反复实践的过程[1]。
2.加强课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实践的技术技能
仅仅依靠课堂实践教学是不够的,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实践教学的机会。如每月举办一次专业汇报;每学期安排一次专业见习、音乐采风、班级音乐会;毕业班学生举办个人或集体毕业音乐会;每年举办一次新年音乐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教育实习(二年级和四年级各一次);不定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艺术观摩、学术讲座等。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趣和条件参加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舞蹈队的排练、演出等,至少要参加一个团队。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只有通过这些实践,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将其转化为能力,最终用这种能力进行各种艺术创造活动。
3.加强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除了亲自参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指挥排练外,还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策划和组织各种业余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毕业晚会、迎新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寝室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深入农村、社区、工厂、企业、监狱等场所进行的各种文艺慰问演出。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从方案的拟定、节目的筛选、演员的挑选,到舞台灯光、音响、剧务、服装、主持的调度,再到场地协调、人员安排、宣传报道、商家赞助等各个环节。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亲身体验可以充分感受到组织活动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从中不断提高学生艺术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健全艺术实践活动机制
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数的不断增多,艺术实践的组织和管理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兴趣也逐渐减退。为此,设法激励师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则显得尤为必要。
1.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师生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首先,可以采用导师制的形式,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艺术实践指导,对指导学生艺术实践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年终评优评先时予以加分和优先考虑。其次,将艺术实践的学分比例加大,对那些积极参加公益演出、各类专业比赛等艺术实践并获得较好反响的学生,视其级别和档次予以相应的学分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再者,也可以考虑用毕业独奏(独唱)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设计),鼓励演奏(演唱)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表演天赋的学生举办个人独奏(独唱)音乐会,届时可以邀请一些用人单位前来观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好的就业机会。
2.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保障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艺术实践教研室,配备专职负责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辅导员老师担任艺术实践教研室主任,对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音乐院系要成立艺术实践领导小组,由一名院系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此外,也可以发挥学生会、团委和学生党支部的骨干作用,由学生干部组成艺术实践部,专门负责策划、组织各种中小型艺术实践活动。老师只负责宏观的指导,具体的事情都交给学生干部去做,让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整个过程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3.健全经营机制,促进艺术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
首先,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学生的采风、下乡慰问演出、见习、教育实习、演出观摩、学术讲座等艺术实践活动大部分要面向偏远的农村地区和外地,这就无疑增加了交通费、食宿费、设备投入费、教师的出差补助等各种费用的开支,除了学生自筹部分经费外,所在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要能够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消除师生的后顾之忧。其次,学生在校内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也要大力支持,从场地、设备、服装、制度、管理、艺术指导等方面要给参与活动的同学提供便利,给同学们搭建艺术实践的广阔舞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凝聚力、组织协调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精神。再者,学校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通过拉外联的方式寻求商家和企业对艺术实践活动的赞助,从而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学生步入社会后可以充分了解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向度,在跟商家的谈判过程中学会怎样与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活动策划书的撰写,合同的签署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无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大好机会。
4.健全考核机制,促进艺术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
艺术实践教学是音乐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进一步深入,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跟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其艺术实践的机会可谓是少的可怜,过去大多数老师上完课就很少再跟学生接触,也很少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认为艺术实践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和技能之外,很少有登台实践表演的机会,有的学生甚至四年大学毕业都还没有登台表演过。针对这一现状,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非常有必要将实践教学有效纳入师生的考核评价范畴,作为日常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要将任务明确,进行量化。教师必须担任一定量的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才算满工作量,否则年终考核可视为不合格;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每学期需修满规定学分的三分之一才算考试合格,四年需修满所规定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以上才能正常毕业,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通过这些硬性的规定和要求,促使师生必须重视艺术实践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明白大力开展艺术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只有从制度上去规范和保障,并严格加以落实,才能使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而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工程,它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地方高校只有充分认识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当前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当地和学校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1]刘进锁,马旺华.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研究,2010(1):106-108.
[2]彭赛丰.创新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的活动机制[J].艺海,200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