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08-15严春蓉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思政

严春蓉

(重庆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高度凝练,是在各种具体矛盾、思想差异之上形成的最广泛的价值共识,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价值评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利于立德修身,也有利于立德树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要求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2014年10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有示范、能落实、可督查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推进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各级领导部门的要求,也是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

201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一直是各大意识形态争斗的焦点,如果不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占领,必然会被其他意识形态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表达和价值导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有义务承担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研究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是极不成熟,易被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和西方社会思潮所影响。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政课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守护者,这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举措。

二、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任何人都是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关系的不同,决定了其身份职责的不同。思政课教师在从事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之前,首先是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再才是一名教师,当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师。普通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政治、法制、心理等触及人内心思想和意识活动加以引导和感化,达到知识性、思想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因此,基于思政课教师身份的剖析,我们可以对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两个层面的解释。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社会关系的人,要时刻谨记做人的本分,立德修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者,必须谨记自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引领者,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引路导航,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将前者概括为“育己—律己”,后者概括为“育人—律人”。“育己—律己”是“育人—律人”的前提,“育人—律人”是“育己—律己”的基本要求。

“育己—律己”。育人为本、育己为先。“育己—律己”强调的是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首先,真信、真学、真用。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我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以此作为自我行动的指南,确保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迷失方向,更好地发挥其思想导师的作用。其三,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己先学、先做,才能要求他人学习、实践。律己是律人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才能更好地教导他人,其工作才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后,思政课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形象,可以为社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和榜样,形成联动效应,以点带面,扩大影响。

“育人—律人”。“育人—律人”强调的是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灵魂引领者而提出的,它主要表现在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平台、网络等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首先,知识传授要敢讲并讲好。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日益受到利益和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不同程度出现了学生都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认为这些课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课程,枯燥无味,可有可无。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为与学生“和平共处”,特意迎合学生“口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讲或者少讲,或避重就轻,或顾左右而言它,甚至出现诋毁社会主义中国、贬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一味地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要敢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价值塑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其三,精神引领,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向学生传播“三个倡导”所蕴含的核心精髓,培养其社会主义信仰,使学生真信、真做,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流于形式。

“育己—律己”和“育人—律人”只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分析思政课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做出的简单划分,实际上它是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是一个主体。“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隔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向简单化、粗陋化,不加以划分,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2]219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为:思政课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行动指南,外化为修身养性、教书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成长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

三、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理论学习、立德修身、理论宣传、实践导向、立德树人的逻辑过程,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研究,进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立德修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327理论不会自发地进入我们的头脑,要掌握理论,只有加强学习。首先,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其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学习和分析其主要内涵,掌握其核心内涵3个层面的相互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真正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三,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理论学习也是理论传播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3]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学懂、学会、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必将大打折扣。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讲座、培训等各种学习机会,实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2.加强理论宣传,将知识与思想相融合。理论宣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教育需要理论的宣传,尤其是理论的灌输。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先进思想的获得必须通过灌输即学习、教育才能形成。同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虽已能够自主地发展和习得先进意识,但是学习和灌输仍然十分必要。先进思想不可能不学而自知。对大多数人而言,仍然需要外部的灌输。外部的灌输不同于“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和社会实践特征,采用科学多样的方式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和理论导向为主,有的放矢,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重要平台,这也是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原理讲理论、概论谈当下、纲要论历史、基础说情理’,让大学生体味不同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答”[5]。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达到“育人—律人”的良好效果。

3.实践导向,立德树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思政课教师往往被贴上“高道德”的标签。这既是社会对其身份的高要求,也是其职责的本质所在。真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再发展。首先,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率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在践行“三个倡导”精神的过程中,做到知行统一,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引导上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借用社会调查、实践调研、团学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引导大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和社会矛盾,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时刻坚持“三个倡导”,以“三个倡导”来指导和检验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4.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的考核。“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丰富的知识。丰富知识的获得除了在实践中获得,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前沿,科学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将枯燥、乏味的理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吸引人、影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深化理论研究,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说服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实践在变化,人的思想在变化,如果我们的理论一成不变,将很难得到人们的共鸣,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课堂讲授,还要与实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洞察力和敏锐力关注和分析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成为理论的先驱者。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2]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96.

[4]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5] 高文永.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4(24).

[6] 邢云文.把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4-03-20(7).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