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模式的构建——以媒体议程设置理论为视角

2015-08-15钱明芳

关键词:议程突发事件舆论

钱明芳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

(一)体现出人文关怀

20世纪90年代,人文关怀理念被引入到我国新闻报道中来,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媒体的议程设置更是将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出来。一方面,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挖掘具有情感色彩的案例,使新闻报道内容显得不枯燥、不冷漠。例如,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各家媒体的新闻记者除了将报道的重点放在灾情介绍与灾后救援上来,也会挖掘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突显灾难面前人性中的光辉,让人们在恐慌之余,坚信世间存在美好的、感人的一面。另一方面,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新闻舆论的感情基调更为明确。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简短的抒情,或运用富有情感的文字进行描述,都会将这种情感通过新闻报道这个载体传递出去,从而对社会舆论进行正面的引导。

(二)表现出能力上升的特征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议程设置会对社会公共舆论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经过多次突发事件的历练,媒体议程设置的能力表现出上升的特征。媒体议程设置虽然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媒体发展水平制约,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一直停滞不前。在新媒体大量出现后,媒体议程设置受到了传媒业的高度重视。如果说汶川地震事件报道过程中,媒体议程设置还存在信息不及时、社会引导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历经了北川地震、昆明火车站恐怖事件、杀警越狱等几十件重大突发事件后,媒体议程设置能力明显提高。例如,最近发生的杀警越狱事件,《法制日报》记者赶赴事件现场,第一时间将搜捕逃犯的信息发布出来,国内多家媒体也加入到事件关注中来,为公安机关与居民合力抓捕罪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出色地完成了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引导工作。

(三)呈现出规模化特征

媒体议程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舆论走向与社会的稳定团结。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媒体议程设置呈现出不一样的规模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突发事件内容报道的规模化、舆论导向的规模化、报道形式的规模化。例如,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不同的阶段,报道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人们最想了解的是地震的震级、人员伤亡情况等重要信息,此时的媒体就应将这些信息准确详细地传递出来。正因为如此,在地震发生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的媒体都对地震发生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准确的报道,各种信息如洪水般涌到受众面前。紧接着,媒体将报道的重点放在救援工作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转到救援工作中,所以各路媒体又开始对救援工作展开翔实的报道,内容上呈现出规模化。

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

(一)引导社会舆论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不同阶段里,媒体的作用也会略有差异。媒体正是为了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才会对报道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议程设置。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后的几个阶段里,公众对事件相关信息的关注度会有所不同,作为公众对信息了解的重要渠道——媒体来讲,媒体传递什么信息,公众就会了解什么信息,在使公众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媒体又会巧妙地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使社会舆论不偏离正轨,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如果无法有效地控制这些社会影响,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媒体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二)引导公众行为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媒体会与政府合作,将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新闻消除,避免让公众产生过激的行为。媒体既是重大公共事件报道的传播主渠道,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还应该承担起传递信息、动员公众、引导公众的责任。例如,在很多地震灾害发生时,社会各界都急切地希望贡献一份力量来帮助震区群众渡过难关,但是却不知道震区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这时,新闻媒体就应该通过一定的议程设置向社会报道震区最需要的救灾物资是什么,普通民众怎样才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三)构筑热点交流平台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公众搭建一个可以自由沟通的热点交流平台。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公众既需要了解事件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参与到事件当中去。通过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既可以让公众拥有一个表达诉求的地方,也可以给公众创造一个接近重大事件的机会,以免重大事件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链条断裂。

三、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模式构建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周期性特点,一般可分为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和消退期。媒体只有根据事件不同周期的发展特点和公众的心理变化来设置议程,才能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更有效地构建舆论引导模式。

(一)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防患未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刚刚发生的初期阶段,事件发生的前期特征已经出现,但是却没有造成较大的破坏或是破坏性极小。在这个时期,如果重大突发事件属于规律性事件,就应该创建长期的议题报道机制,议题应集中在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自救能力培养、安全意识提高等方面,防止事态失控,导致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例如,近日,针对菲律宾安全形势恶化,外交部两次发出赴菲旅游警示,多家网站转发了此条新闻,并对新闻进行了解读,在此情况下,多家旅行社取消了赴菲旅游路线。不出所料,5天的时间内就有3名中国人遇险。如果网络不对外交部发布的警示进行扩大化传播,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二)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发挥主动性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旦“爆发”,公众对信息的渴求度就会上升,都希望尽可能地了解到详细的、真实的事件信息,此时,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就是将与事件有关的一切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公众,信息不必是全面的,但是必须是及时与真实准确的,这样才能保证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才能为公众提供宝贵的行为依据与参考。而更全面的信息可以在后续报道中进行完善与补充。2014年9月2日发生的杀警越狱案一时之间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社会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法制日报》记者对追捕逃犯的全程进行了跟踪采访,并将最新消息传递出来。由于这三名逃犯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媒体将抓捕逃犯的情况及时传达出来,可以提高当地人的防范意识,还可以接到更多群众的举报,给逃犯布下天罗地网,让其无处藏身。正是在多名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三名逃犯都最终落网。

(三)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有的放矢

由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牵连到千家万户,公众对事件的发展十分关注,当事件“爆发”以后,信息将会急速传播,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恐慌情绪的蔓延,所以,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入这个时期,媒体议程设置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是指新闻报道的数量与时间,只有保证适时适量,才能在将信息及时地传播给公众的同时,避免公众恐慌情绪的蔓延,如果过时过量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要想“适时”地进行议程设置,就要保证信息畅通,第一时间将权威信息传播出去;要想“适量”地进行议程设置,就要保证信息的丰富多样,又不超出公众的接受能力。当前,在印尼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登革热”传染病,鉴于国内大多数人对这种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不太了解,防范知识也比较缺乏,各类媒体应对公众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并向公众传播登革热的防范措施,向公众传播防疫知识,避免公众盲目性的恐慌。

(四)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循循善诱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伴随时间的推移,其处理工作会步入相对稳定的时期,通常来讲,事件造成的无形损失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而事件造成有形损失需要相对较短的时间来恢复。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入缓解期,公众对事件的大体信息已经了解,此时的媒体需要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应急机制,分析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了解国家建设、部门管理需要完善的地方,适当地增加相关的专题节目,深入探讨公众所关心的话题,对公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例如,2014年5月28日发生在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的命案,案发现场,有人用手机录像,却没有人上前制止,由于对犯案人员“全能神”教徒神秘恐怖形象的不当宣传,导致庭审现场,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庭作证,这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讨。“键盘侠”更是利用网络平台,将不满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整个社会似乎都变得不可救药。此时,广大媒体应根据事件的来龙去脉合理全面地告知人们,并且将公安部门大力围剿邪教组织的情况及时地予以公布。针对有些网络媒体针对案发与庭审中“中国人的冷漠”所采取的抨击手段,心理学专家们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科学阐述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走出“中国人就是冷漠”的极端误区。

(五)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应因势利导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展到后期,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公众的恐慌情绪基本得到缓解,于是公众便开始冷静客观地看待事件本身,开始着手恢复事件对自身造成的伤害,所以这一时期的媒体议程设置应该指导公众如何正确地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实践证明,造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巨大危害或伤亡的直接原因常常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应对知识。“7·21北京特大暴雨”之后,新浪健康频道特别制作了“暴雨洪灾防疫保健康”专题,系统地介绍了洪水到来之前应做的相应准备、洪水到来时的自救措施、不同级别暴雨的危害程度等知识,强化公众的危机意识,提高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结语

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的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从而对公众的行为与思想产生影响。基于媒体议程设置理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模式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媒体议程设置可以让公众及时了解到重大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有效实现政府、媒体、公众间的良性互动,让媒体更好地引导舆论。

[1]李维龙.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王子超.汶川地震中的媒体议程设置效果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孙华艳.危机传播中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谢金林.网络舆论危机下政府形象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议程突发事件舆论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会面议程
突发事件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