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程三维目标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研究
2015-08-15尚忠全
尚忠全
(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
一、农村中学贯彻三维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由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各校在贯彻三维目标上差异比较大。总体上,大多数学校存在较大问题,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差距也较大。具体体现在:
1.把三维目标仅写在教案上,以备检查为目的
这类教师备课时仅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抄在教案上,课堂教学仍然以讲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单调训练为主。课堂气氛呆板或整体划一,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几乎没有,自主性、互动性基本上谈不到,即所谓“穿新鞋走老路”。其根本原因是观念不转变,不愿意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2.备了三维目标,教学仍以渗透为主
这类教师备课时进行了一定思考,教案上也反映了出来,但还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圈子,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仍然按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渗透”为主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说到底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缺乏“过程和方法”。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不能实现,仍处于低效的“一维”状态。
3.理解不透,找不到课程、教材中的结合点,三维目标备得欠具体
这类教师已具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想尽力实现三维目标,备课时也认真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对新课程标准、教材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找不到与本节课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点,目标分解上是笼统的。
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真正树立起面向全体,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必须从贯彻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做起。
二、充分理解新课程目标设置,是贯彻和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和突破口
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一种立体化三维目标体系,包含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诠释了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要做到认知与情感统一,知识与态度价值观相融合。
1.充分认识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当代中学生吸纳信息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敏锐,个体差异明显,但理性思维欠缺,思想方法不足,心理脆弱,缺乏持久性和奋斗精神。这一特点决定了新时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作为“活生生的有着鲜活生命特征”的学生个体,其学习过程不应该是呆板的模式化,被动的接收式,而应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教师应把尊重学生“鲜活生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另一关键真正落实好,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共同组成学习心理活动,缺一不可。传统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感受,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扼杀情意因素而使学生的学习不能维持,兴趣动机不断消耗。新课程不但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而且使其内涵更加丰富。
3.新课程强调“情感”不仅仅是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更是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和交流
强调“态度”不仅仅是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感,更是指要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宽容包涵的人生态度;强调“价值观”不仅是指个人价值观,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三、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是贯彻和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出发点
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出发点。尽量让每个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都能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找回自身价值追求,发现自身潜力,品尝成功的喜悦,每个教师要从相信每个学生、研究每个学生做起,树立起相信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
四、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互动和生成”,是贯彻和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
挖掘素材,整合资源,促进学生“互动和生成”是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重点环节。新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五、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预设,是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好的过程与方法不但能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一堂课高效。优化的过程不但能使一堂课高效,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和实践,更能促进互动和生成。只有当“真互动”实现以后,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才得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