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5-08-15骆葵花
骆葵花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初中)
初中科学教学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骆葵花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初中)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断规范学生的表述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当前初中科学教学状况着手,分析了初中科学教学提升学生表达能力问题,力求找到促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可靠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初中科学;表达能力;实践
所谓表达能力是指人们借助某种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等的一种能力。科学表达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表达能力;(2)书面表达能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曾明确指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
一、教师应该成为科学语言表达的典范
在科学教学中,科学语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学教师在叙述的时候,应该采用科学语言,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后的表述中也采用科学语言,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表达能力会受到教师教学语言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得体、不严谨,自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较低;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得体、严谨,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比如,当讲解《日食和月食》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仅仅分别介绍了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但是却没有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日食与月食这两者的区别,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模糊,因此学生在语言表述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规范、科学、严谨的语言来表述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在赏析中引导学生积累科学表达的元素
1.术语的积累
口语化现象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在科学这门学科中,每一个概念、术语、符号都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应该重视术语的专业性,还应该重视符号的准确性,从而便于他人更好地理解这些意思。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习题标准答案来积累术语和符号。比如,学生在描述仪器“倒置”的时候,经常会表述为:将仪器倒过来放。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分析这两者的区别,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2.表达方法的积累
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有时候会表述得不全面,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剖、分析参考答案,让学生对每一个环节都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有的教师也许会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啰嗦、繁琐,自己并不是语文教师,没有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表达方法。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注重教授学生语言表达方法,那么学生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三、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
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机会。
1.创设实验情境
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实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观看实验现象,却不能将实验过程表述出来。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将实验过程表述出来,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又要让学生来表述实验过程。比如,当讲解《水的浮力》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往往借助空矿泉水瓶的实验、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来让学生发现浮力的存在。当学生已经认识到浮力是客观存在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当教师做完实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要讲述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讨论情境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表现欲望较为强烈,因此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将讨论运用到教学中。在科学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知识,此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来讨论这些难点知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当同学们在滑行骑自行车的时候,此时是物体受力运动呢,还是不受力停止运动呢?(2)当同学们在荡秋千的时候,为什么秋千慢慢地会停止运动呢?(3)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为什么会停止运动呢?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会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创设评价情境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创设评价情境,在评价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水的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当学生设计完实验方案之后,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先评价自己实验方案的优点以及缺点,学生自评的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接着再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一个简单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可以不断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案,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另外,除学生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建构”问题。因此,强调人文精神,首先教师头脑中的理念转变是关键。教师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学中的首席当然是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我对分数的评价作了如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燕×同学英语考试只得了55分,我却在试卷上批了“55~90”,燕×同学一脸茫然,不解其意,我便把燕×同学找了过来:“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没有好好背诵,将词义理解错了。如果你能坚持背诵的话,完全可以得到70分,不是吗?”燕×同学信服地点点头。“再来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句式的题,你在作业中也错过,后来改对了。这次考试怎么又错了呢? 这说明你平时订正作业不认真。如果你上次能认真订正的话,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而你就可以考到80分。我说得不错吧?”燕×同学再次信服地点了点头:“我上次改作业是拿别人的作业本抄了一遍。”“再看看这道题,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如果细心一点,你就可以得到90分了,你说呢?”燕×同学脸红了:“以后,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备一本作业改错本,再改掉粗心的毛病,老师,请你相信我,我能考到90分的。”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后来燕×同学的英语成绩基本上稳定在85分左右。
五、在知识拓展中融情
情感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但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如单向知识的传授并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一定要灵活运用自身情感,多层次、全方位地引导、熏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知识建构发现“真理”。
例如,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践机会,我组建了课外英语交际兴趣小组,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课堂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使学生认识自我,感受其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我依托5人一组的英语学习小组,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英文写作竞赛、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情景短剧等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共同提高英语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动力,最终形成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便利用积极的情感去克服消极的情感,替代庸俗的情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例如,英语晚会活动的设计、小品角色转化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家庭自主作业编排的设计等,均有利于师生进行互动,增进情感融合,引发思维火花。
总之,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文精神走进英语课堂正是唤起人全面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精神与英语教育的结合,不断探讨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努力达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英语学习氛围,让“人本理念”不仅扎根教师的心田,更让“人本理念”伴随着学生一生的成长。一句话,所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7.
[2]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7-09.
[3]董华,桑宁霞.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教育研究,2009(12).
[4]来华.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英语周报,2013(0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