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2015-08-15陈彩云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心学校
陈彩云(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心学校)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如果处理不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的关系、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那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的关系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思考,缺少独立思考的合作,在讨论中也就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待优生直接从优秀生中获得信息,而优秀生一统天下。这样,待优生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其他同学已经为他准备好了答案。结果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这种“形同虚设”的合作学习,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在讲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说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发生的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有哪些?”这个问题在课前的导学案中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在课堂展示时,我把机会给了待优生,一位待优生回答了许多问题,显然是小组讨论的结果。接着我又要求:“说说你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犯的表现,不要说别人的。”如果这位同学没有独立思考而“拿”别人答案的话,那这个问题就答不上来了。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既要求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又要回答自己思考的内容。又如:“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妈妈侵犯你的隐私,你会怎样处理?老师想知道你当时真实的做法。”久而久之,慢慢会改变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态度。
二、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我校班级按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由8人组成,其中优等生2名,中等生3名和待优生3名组成。在进入合作讨论环节后,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特别适当照顾待优生先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观点。
在讲授“维护人格尊严”时,我下载了“营养快线”广告图片,PS班里一位女同学的照片在广告图里,然后提问:“这张照片使用合法吗?”小组讨论激烈展开,待优生A:“不合法,因为未经本人同意。”待优生B马上反驳:“合法,因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待优生C接着又说:“合法,因为不是恶意使用肖像。”待优生讲完之后,我又问:“有没有谁补充呢?”接着优秀生补充:“要分清楚肖像是老师使用,还是娃哈哈公司使用。如果都没有经过本人同意,老师这样使用是合法的,而娃哈哈公司使用就是侵权了。”这样让待优生有话先说,优秀生再补充,不至于遗漏对问题的全面分析。
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
我国传统的学习评价就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只重视学生学会了什么,不管学生是怎么学的。比如,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你回答这个问题对吗?等等,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如何得到的——作弊?抄袭?这个过程可能被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不在“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时加以改进,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校的“学习小组的规范”对学习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都有详细的规定,其中过程评价有:“组员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认真解答学习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交流,积极参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学活动,充分体现学习自主性。”同时也规定了结果评价“要独立完成预习、自主学习和反馈检测任务,组员要按时完成各学科的学案和作业并及时交纳,不抄袭,不打折扣;按照考试要求完成各科目的平时检测。”我依照“学习小组的规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有一次,我提一个问题,有很多同学举手,我就让一位待优生回答。我说:“在这个学期里你是第一次举手,把机会给你。”可这位待优生回答得不理想,但我没有评价他的结果,而是肯定他的学习过程,肯定他对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从那以后,他举手的次数逐渐增多。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开展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科学的评价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我们在风风火火地探求的同时也应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如何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