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评学习中发展深度思维
2015-08-15张焕颢
张焕颢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在学生进行个体自学、小组互学之后,会将自己或者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展评汇报,教师一次一次的点头认可,当学生汇报结束时,对某个问题的学习也就戛然而止。看上去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却在表面滑冰,缺乏深度,也就是思维深刻性没有得到发展。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其发展过程,从多角度揭示它的本质特征。思维的深刻性也就是思维的深度。那么,在展评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深度思维呢?现提出三点作法,供参考。
一、加强对比,在联系中发展深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内容复杂、思路多样、结果多元的数学问题通常要进行小组学习。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实现小组内部的真正交流,便于展示阶段成果,实现真正的组际交流。展示成果丰富多样,这些成果并非孤立存在,之间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揭示出问题解决的关键与本质,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树人小学唐婧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展示出了三种思考的结果。1.沿顶点高剪开,拼成长方形。2.不沿顶点高剪开,拼成长方形。3.沿斜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对比。第一次对比是求同。对比沿顶点的高剪开与不沿顶点高剪开的结果。让学生认识两者的共同点是沿高剪开后,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第二次对比是求异。对比沿高剪开与沿斜线剪开的情况,发现不同点:沿高剪开能产生直角,从而转化为长方形;沿斜线剪开后拼成的还是平行四边形,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在两次对比活动之后,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平行四边形转化的本质。一是改变新图形与旧图形之间的差异——角。二是保持新图形旧图形之间的相等关系,等积、等底、等高。有了这种深度的思维,为学生后面用“转化”的方法研究其他平面图形乃至于立体图形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追问,在互动中发展深度思维
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知识体系的角度,从学生未来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引导。教师自己要善于抓住关键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同时也要激励学生互相追问,完善思维结果。通过追问与解答,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度、培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西永一小的赵桂华老师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学生分工展示之后,进行了密集的生生互动性追问。在3分钟的时间内,针对小数加法,学生之间进行了5次提问,10次回答。涉及了小数点对齐、补齐数位、满十进一,不能末位对齐的数学事实,而且对每一个数学事实都进行了原理性的解释,如用计数单位解释不能直接末位对齐的道理“8个0.1与9个0.01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十分位上的8不能与百分位上的9对齐。”通过追问,学生在这节《小数加减法》的课堂上,学到的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法则,学到的是计算的原理与原则。
三、加强碰撞,在思辨中发展深度思维
人们常说,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其实,展评学习也同样有这种功能。展评学习中,学生的交往不仅有语言的交流,更有思维的交流。所谓思维的交流,除了互补、互助,还有对抗与碰撞。思维的碰撞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思辨,即主动思考、判断对错,一分为二的分析,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作出了深度的思考。
王丽君老师执教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课,在展评学习中,两组学生对不规则的处理用了不同的方法,即凑整法与半格法。双方各执一词,出现了激励的碰撞。第二组的学生认为“不足一格的都看成半格,这种方法很简便!”第一组的学生则认为“这些格子,有的比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全看成半格,不合逻辑!还是凑整法好!”相执不下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寻找意见的分歧之所在,学生自己找出了问题的关键点“对不足一格的处理”,直接抵达本节课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实质。整个过程精彩高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度的发展。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鲜活的解决人与人之间争议的案例示范,相信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展评学习发展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展评学习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策略或方法也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将在实践过程中继续研究。
[1]任樟辉.数学思维理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汪祖绳.小学数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