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和谐有效性

2015-08-15于淑英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于淑英

(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学校)

“和谐”这一名词全社会都在讲,课堂教学也如此。“有效”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有效性就尤为重要。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三围目标去设定一堂课的标准,由于课程内容不同,那么三维目标就有所侧重。教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渗透在其中。例如,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就能产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这样才能把三维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教学中如何构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我们要摒弃教学中“满堂灌”的传统做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同时,应该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给他们创造自由驰骋的想象空间,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态度对待他们,不求成熟与完善,只求参与,使学生能够在这样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2.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充分信任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学习氛围的基础,新课堂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授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的疑点与学生共同制订的目标,教学中针对疑难之处及易出错处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强化参与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这样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能力。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使之自主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1.课前预习尤为重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设计预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体验,感悟,表达。另外,在合作中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检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合作探索的乐趣。对于难度大,自学,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调控能力,要有目的地引导,有针对性地讲解,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四、运用及时恰当的课堂评价,使学生体会成功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评价时也必须要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入手。如学生答对时用“你真行、你真棒、了不起、很精彩、棒极了”等赞叹语言,学生获得成就感、赞誉感,信心倍增,会更投入地学习。但对于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性格内向者发音受阻,感到困窘时,教师更应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帮助,多给机会,允许其“再想想、别着急、慢点说、没关系、这个问题本来就很难,你再想一会”等语言,使他们有勇气逐步创造成功,收获希望的果实。

五、营造和谐的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良好课堂氛围是教师艺术的产物。”在融洽和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给予充分的空间搭建良好平台。由于学科不同,各有特点,而语文教学应以课堂对话为突破口,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话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师生间的对话,生生间的对话,师与文本的对话,生与文本的对话,与环境的对话,与媒体的对话等。不管哪一种对话,其核心是养成动脑、动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文本。

总之,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欢快和谐的氛围中的获取知识的营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