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教“精灵”

2015-08-15鲍艳青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灰喜鹊一景副词

鲍艳青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

《都市精灵》一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自然”这一专题下的一篇文章,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随笔,因为文中描写了几个和谐的场面,但又不很集中和典型,所以执教者在教授此文时往往对语言文字的重视不够,而把重点放在深挖本文的主题上。笔者有幸参加了“心桥杯”六校联盟活动,上的就是此文,觉得本文在咬文嚼字方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一、咬文嚼字看题目

课文的题目叫《都市精灵》,都知道文中的“精灵”指的是都市里的动物,但是作者却不用《都市动物》来作为题目,可见“精灵”一词更能体现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以此为题亦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咬文嚼字看片段

1.以一小节为单位看《都市精灵》一文涉及较多的对精灵的描写和评价,每一处的描写背后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比如第一段文字:

……喜鹊多是成双成对,而灰喜鹊则成帮成伙,一来就是一大群,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乐。……瞧,这是我们的一景。

此段文字就包含了作者对这一景的自豪和喜悦之情,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从词句中去赏析,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不会深刻,但是如果把句式稍加改变,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很多了。比如:

喜鹊多是成双成对,

而灰喜鹊则成帮成伙,

一来就是一大群,

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

跳来跳去,

飞来飞去,

叫来叫去,

非常活跃,

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

生机和欢乐。

“瞧,这是我们的一景!”

如此一变就有了节奏,有了韵律,再稍加指导朗读,让学生对文字就很容易产生兴趣。

2.以前几节为单位看

作者在此文中描写了现在北京的几种精灵,从表面看对文中的一些精灵有或自豪或赞叹之意,但细细推究又都包含了作者对今日北京难见精灵的感伤,这些感伤之情就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副词去加以体会。比如:

(1)常常带领国内外参观者站在树下指着嬉戏的鸟儿们,说:“瞧,这是我们的一景。”

(2)在北京,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

(3)一听见它唱歌,我会立刻扔下笔,跑到院中去看它,听它那动人的鸣叫,以为是难逢的幸事。

这些副词都显示了作者对精灵们的钟爱和见到它们的欣喜之情,但细细品来又见作者的感慨与失落。

三、咬文嚼字看手法

“对比”无疑是本文的最大的手法,本文描写了几幅对比的画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拟写画面的名称来体会对比的妙处。比如,写老北京的黄昏时乌鸦归城的可拟为“万鸟归城图”,而现代北京文学馆的两只乌鸦独立于枝头的就可拟为“两鸦独立图”,而旧金山的海兽海鸟的活动就可以拟为“百兽嬉戏图”“万鸟捕鱼图”。

四、咬文嚼字看中心

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愿望就是能看到人与都市的精灵们和谐相处,所以在文末旧词新用说“古城寡人”是不正常的,而“与狼共舞”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只要我们稍加改变让学生拟写一副对联来表达作者的愿望,就能更加体会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了。比如可拟为:“今日孤城寡人,明日与狼共舞。”

当然就本文而言,可咬文嚼字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关于旧金山海鸟捕鱼的描写,运用了很多准确的动词,关于上海广场上孩子和鸽子和谐相处的描写都值得在课堂上推敲、玩味一下,只是关于这两处的解读,已经有众多人解读过,在此就不赘述了。

猜你喜欢

灰喜鹊一景副词
喜鹊没把我放在眼里
白描画禽鸟(十三)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我最喜欢的家乡一景
三只鸟一只虫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一路一景”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探析
撤地设市20年之城市建设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