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5-08-15杨震国
杨震国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杨震国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围着老师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死记操作步骤。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受到严重限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了各层面的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入迷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因此,我尝试根据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精心创设出使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一节中,我尝试采用激发兴趣的办法。上课前,先收集了一份比较精美的幻灯片,其中,幻灯片中各个页面的图文都是用动画效果设置的。在课堂上,我先出示了这份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学生一看到那丰富的动画效果,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纷纷议论。这时,我立即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了这个幻灯片后,觉得怎么样?这是使用动画效果设置的,比其他一般性图文幻灯片更生动吧?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个呢?”学生听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起来。学生在动画效果的引导下,都积极地开始制作了,而且做出来的动画效果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使学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亮出总的目标,用过渡语言或幻灯片等形式使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后,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自主参与意识也进一步加强,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设教学内容,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内容不可太多,要重点突出),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习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通过操作演示,形象、直观地精讲有关内容,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整堂课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可通过计算机进行调控,再次集中讲解。如,指导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一部分学生很熟练地完成了一张幻灯片,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此图画想象一个童话故事,再画出连环画幻灯,排出顺序,进行链接。学生既巩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并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先熟悉各工具及其功能,随意操作。在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后,再进行具体的指导,使他们逐步树立信心,不断努力完成基本任务,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注重实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释放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