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教学理念

2015-08-15王保华

新课程(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家乡事物读书

王保华

(吉林省长白山教师进修学校)

一、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光靠一本语文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在语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要树立起“大教法观”的教学理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谓“大教法”观,就是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从而使他们也养成了写批注的好习惯。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时,班里的南××同学引用阿德勒的名言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人,只有对社会有用才有价值”,体会真实而又深刻。

当然,在课文教学中不同题材的文章教法也应有所区别。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以颂读为主,并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在教学《山雨》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学生的积累得以丰厚、性情得以陶冶。

二、佳作阅读是捷径

教材是学习语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学中我们应大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倡导“大教材”观。

“大教材”观,就是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我时常利用点滴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读一段优美的文章。每一次孩子们都会欢呼声四起,然后,鸦雀无声,孩子们的表情随着文中故事情节的变化,时喜时怒、时乐时悲。我还引导学生创设读书空间,如在班级里建立起读书角,鼓励学生在自己卧室贴上读书名言,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假期积累一些有益、有趣的广告词,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天地中受到感染,并适时开展读书汇报会,有的学生在读《绿野仙踪》时,曾为多罗茜重返家园而感动得落泪,他们为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而感动。有的学生在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时,从两小矮人的不同选择而明白了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道理。

三、潜性资源显作用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主张要“跳出课堂教语文”,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建立起“大课堂观”。

看到有的孩子为日记发愁,我对他们说,从今天放学的路上开始,你就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看一看日记还难吗?于是孩子们都有同样的感触: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事物,今天却吸引了自己的眼球,引发了自己新的思考。比如,路边追逐柳絮的小女孩子将自己带回了童年;妈妈的唠叨变得悦耳了等等,多留心观察,多思考,让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不一样的看法,甚至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

另外,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物也在展示着文字之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面对家乡的巨大变化,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歌颂家乡长白山,孩子们不仅用自己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同时通过资料收集还写出了对家乡发展建设的美好憧憬。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教学,让语文课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家乡事物读书
美好的事物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奇妙事物用心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