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 寻找李益——校本课程设计案例
2015-08-15杨得理
杨得理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
杨得理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
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计背景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在成为学校教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因地制宜,挖掘身边值得利用的特别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增强课程的地域文化特色。参与和实践课程开发,仍然存在许多困惑,如校本开发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于“学校、教师的自编教材”,校本开发的意义,有哪些活动类型,学生在校本教材开发中的地位、作用,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从我了解的很多学校的校本教材来看,多流于形式。要么变成乡土教材,要么变成习题集,变相地成为应试教育的副产品,可利用的价值不高,品质不优,甚至粗制滥造,影响教材的纯洁性与典范性。我想通过一次校本开发的经历,为校本开发提供一点思路。
二、选题原因
1.武威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历史文化城市,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文物古迹甚多,这里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宝贵的教育资源。
2.我校有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如,教学论坛、学科讲座、文学社团、校办刊物等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目的意义
1.这门课程的实施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每一个信息源与信息源之间都能演绎出新的教学资源,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2.本课程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合作探究、考证辨误、编写剧本、写小论文等综合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文学表现和创新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积累社会经验;增进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责任感。
四、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充分挖掘李益留给武威有关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价值。
②知人论诗,深刻认识李益的边塞诗对唐诗的影响,以及其他诗歌对唐诗的重要贡献。
③学习并尝试艺术地再现史料。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丰富课程内容,积累实践经验,领悟从现实生活中探索、发现、筛选、分析、辨析信息资料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②培养文学审美情趣和艺术再创造能力。
五、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设计:甘肃省民勤一中语文教研组,负责人杨得理教学材料:师生共同编定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类选修课
总课时:12 课时
(说明:只选取第十课时举例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案例
【教学内容】第十课时 李益与《霍小玉传》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程分析】
1.地位和作用。这是本课程的第十课时,通过历史人物在艺术作品的性格分析,认识历史人物与艺术形象的关系,让学生对艺术鉴赏有新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2.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实地考察、听讲座等形式,对李益的生活经历、思想意识、诗歌风格已经有了深入了解,特别是作者对不同阶层的妇女均给予高考的关注和同情,可是在《霍小玉传》中李益却作为一个反面角色,同学们怎样辩证地看待。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对李益有敬仰之心,可是在《霍小玉传》中李益却是一个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形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分析《霍小玉传》中李益的人物形象。
难点是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著名的唐代传奇《霍小玉传》,能够读懂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中李益的人物形象。
3.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评价设计】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读懂小说,然后分小组派代表讲故事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以学生代表的发言作为评价小组学习效果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课时 李益与《霍小玉传》
一、导入
课题主持: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李益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中唐诗人,写下了大量反映百姓疾苦的优秀诗篇。他笔下的女性,尽管身份地位有所不同,都是不幸的人,诗人对她们表现出深深的同情。无论是《杂曲》中“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但也没能逃脱“弃若秋风扇”的悲惨命运的蚕家女;还是《江南曲》中的“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的商人妇;还是《宫怨》中“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宫廷女子,诗人都给予极大的同情,怎么会成为一个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呢?在《霍小玉传》中李益是个怎样的形象?
二、质疑
师:李益是唐代少有的对不同阶层的妇女给予高考关注的中唐诗人,他为什么在《霍小玉传》中却是一个反面的角色呢?
小组代表发言:我们小组还读了很多赏析《霍小玉传》的文章,我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虚构而成的,大可不必与真人混为一谈,也许是在真人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我们小组还有论据可证。
师:同学们说得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必须要将他当作艺术形象来看待,绝不能看作真人真事。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是为了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霍小玉传》主要是为了反映唐代的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父母之命、科举仕途等严重阻碍自由婚姻的发展这个主题。
【反思】课程教学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好的问题可以起到引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探究的作用。诗人李益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有区别的,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赏析文学作品不能对号入座、不能牵强附会,我们必须把他看作一个艺术形象来鉴赏。否则就会误入歧途,不得要领。
三、结语
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语文,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我们要学会运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在语文实践中锤炼我们的语言,锻炼我们的能力,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语文学习重在实践,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是个很好的途径。
本次课程开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成功,也有许多应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师对教材要做深入的挖掘,提前对教学做多角度的预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程开发的前提,最终要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