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5-08-15钱莱
钱 莱
(江苏省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一、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而自主学习重在反思,通过探究可以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提高创造能力,而及时反思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所用,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不但要提倡自主学习,更要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反思工作,及时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角,然后教师提问:摆一个角最少需要几根小棒,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需要两根”,接着教师再次提问:“那么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然后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教师再提问:“将长方形的一个角截去,那么此时长方形有几个角?”通过写写画画,学生发现长方形角的个数不但没少反而多了,这个发现让学生惊奇不已,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的结论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足,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加高涨。
二、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充足交流机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从古代就备受重视,实践证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励学生发挥最高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然后动手探究这一问题。具体步骤如下:(1)先用纸片分别剪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形状;(2)分别在不同形状的纸片中插上一根牙签做车轴;(3)试着进行滚动,并比较不同形状在滚动起来会有怎样的不同。通过这些步骤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再如,教师在教学几分之几的知识时,可以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大家每人一张卡片,每个小组成员把卡片平均分为不同的小块,在其中一些小块上涂上各自喜欢的颜色,然后讨论用什么分数表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一个数表示小块的总数,再用另一个数表示涂色小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和爱好,大家在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此外,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存在差异,对于这些正常现象,教师要有针对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同时联系教材内容。从而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练习也并非完全不同,教师要设计一些共同题目,以照顾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实现基础知识的顺利传授。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以提高优等生的能力,设计一些适当难度的基础性题目,以促进中等生的进步,设计一些侧重基础的题目,以照顾薄弱学生,让他们查漏补缺,尽快赶上来。通过这样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开放性题目:在投掷垒球的比赛中,小亮投了30米,小明投的米数是多少?题目一说完,学生都“啊”了出来,大家都知道这道题没法做。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那同学们看看能不能加一个条件然后解答出来呢?”这时学生明白了我的用意,纷纷在本子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的是加法原理,有的学生用的是减法原理,而且大家补充的数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思路得到了不同的练习,我还引导他们,“可不可以多加几个条件,得出多个运算方法呢?”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得到提高,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制订灵活的教学策略,寻找高效的教学途径,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刘庚申.浅议小学数学的主动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