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
2015-08-15唐建华
唐建华
(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镇中心小学校)
浅谈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
唐建华
(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镇中心小学校)
农村中小学具有不同于城市学校的特点,如家长的素质不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水平相对较低;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接受新课程的观念相对较慢,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较差。为此,转变教师观念、“授人以渔”、精心设计问题就成为农村教师不可忽视的培养策略。
转变观念;授人以渔;问题研究;自主学习
从教17年来,课改在全力推进,我也在不断摸索中一路走来,以往在课堂上总是不停地讲,生怕什么地方漏掉,什么地方没有说到,重点地方还会加大音量,甚至无数次的重复。学生面对这样的讲解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自觉的学生在不停地接受,记笔记,生怕漏掉了什么;再就是不自觉的学生则打瞌睡、做小动作、讲小话,甚至打扰别人。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这样总结他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学生学习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他认为教育是一项“封口工程”,事实上,初中生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对探究新事物的能力极强,他们不愿意呆板地听教师的讲授,而愿意在各种情景中探索和发现新知,只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才能使他们产生疑问,才能使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碰撞中灿烂地开放。
记得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能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一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众所周知,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对于初中生而言,刚开始的那一二十分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我们把最有效的时间花到其他的无关紧要的枝节上,就很难达到课堂有效,当然更谈不上卓越了。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师总是抱怨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如果我们不讲就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会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正是这样的担心,让教师从不敢、不愿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其实不然,试问,如果没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我们敢吃螃蟹吗?我觉得只要我们摆正心态,转变观念,首先从心理上接受课改思想,相信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是完全可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表达、自主探索。而民主平等并不是要教师的行为变成学生的行为,而是让教师以学生的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为全员合作,有效教学,为学生快乐学习,自信发展创设阳光的教学空间。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起来轻松,做起来容易。语文学习虽然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只要理清了它的主干和枝叶,仍然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要达到课堂上的少讲、精讲,自主学习和问题的生成十分重要。每一课的生字词、作家作品、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链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字典和词典以及工具书都是可以解决的。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只要把该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完成后再回头一看,哦,这个地方我已经知道了,这个地方我还没有完成,还要针对这个内容再自主学习。当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时候也是老师第一道减法做成功的时候。但自主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老师呢?其实不然,学生的认知水平肯定是有限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把自己产生的问题用笔写下来,再从中进行筛选,找出对理解文本内容最有价值的问题去向同学请教,确实不懂的可以交给老师课堂上交流探讨,长此以往,农村学生也会自己学习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起点绝对不会是零,所以我们没必要从零开始教。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新颖独特乃至到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是请讲少讲的关键。从哪些方面来设计问题呢?我认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问题设计的关键所在。每一节课可有针对性地准备两到三个问题,适时地抛给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老师只做必要的点拨和提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斑羚飞渡》这篇课文,就完全可以设计两个问题来解决所有的内容。(1)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文中景物描写及对镰刀头羊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应该可以成为理解这篇文章的钥匙,文章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把握了重点,又把重点一目了然地清晰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把长文章教短了,重、难点突出了,学生的情感升华了,学生和老师都轻松了,何乐而不为呢?
朱运明,吕翠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