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录播系统如何为高效课堂服务
2015-08-15赵海涛
赵海涛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教育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原本以单点形态的班班通,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网络化、交互化,各个学校也建设了精品课自动录播教室,全自动高清录播教室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属于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范畴,在建设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可以记录课堂教学全貌,侧重反映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建立积累用于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学经验交流教研资源;另一方面,用来录制课堂教学过程,重点呈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录制微课资源,构建在线学习的网络教育资源。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如下几种理想使用模式,探索如何将这些录播教室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一、精品课录播模式
本模式为基本功能模式,即学校有录播需求时,系统自动将教师、学生、教师教学课件(vga 信号)通过指定策略自动跟踪、切换,进行自动录制或由人工导播手动操作,最终将授课内容录制成视频文件,收集整理或上交参赛。教师在课后可以对自己的课进行反复回放,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快速提升专业化素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录播的同时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对全部或部分教室的广播,拓展校内授课、听评课、备课的模式,还可以召开校园内各种会议,提升校园管理水平。
二、精品课互动教学模式
在上述校园内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云录播管理平台,依靠高速的校际间网络传输,在本校广播的同时,实现远程直播、点播功能,让薄弱学校、偏远学校的孩子也能同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跨越城乡的网络同步课堂,让城乡间学生相互“ 同化”“ 顺应”,共同建构、共同进步。
在保证直播、点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应用层次,不满足于单向的收看,让物理上相互远隔的两个班级互动起来,教师在录播教室授课的同时,远端录播教室的学生通过本地录播教室的录播设备,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的提问不仅本地教室学生可以回答,远端教室的学生也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两个教室的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互动,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常态课录播模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每个标准教室内安装两台图象采集设备,要求具备职能跟踪及缩放功能,分别对教师授课过程和学生听课过程进行图象采集,同时在靠近讲台促安装拾音设备,用于课堂教学的声音采集,根据需要,对教师教学课件也进行整合录制,最终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记录,按需生成视频文件,并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归档整理和发布,实现课程值班、课程点播的基础功能,并结合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功能,将视频发布,让家长和学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地使用各种终端如手机、Ipad对资源进行访问。访问平台还应具有教学对视频资源的点评功能,通过学生和教师相互评价,对资源质量做好把控,同时,对所有设备具备监管功能,使管理者对与系统内各种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在线管理,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通过对各种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形成分析报告,为下一步工作决策做好数据支撑。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录播设备的不断更新,无疑为教育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口,恰当、充分利用录播服务于教育教学,必定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1]李芒,逯行.“ 聚焦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高铁刚.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