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考试现状
2015-08-15赖央丽
赖央丽
(永嘉县罗浮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课程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国各个地区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成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必修课,跟高中学业甚至是高考直接挂钩。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也越来越规范。
新课改实施前,主要是通过会考对学生的信息能力进行测评,以判断他们是否具有一个合格的毕业生的条件。当然,会考只是众多考试形式中的一种,平时学生也参加不同阶段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但是会考是当时阶段中运用最多、最规范的考试形式,考查了学生对信息能力的整体把握,是一种最低标准的过关性考试。学生只要过了会考,就代表其掌握了最基本的信息能力。
新课程实施后,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各省先后实行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尽管从本质上说,学考与原来的会考相似,都是为了测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但两者在考查依据、考查目标、考查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会考是以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基本技能为目标,以纲要中给出的模块为基础再结合教材来确定内容,机械记忆的东西多,活用的知识少。而学考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偏向识记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解决实际问题。
既然有不同的目标,考查的内容自然也会有所调整。会考题型涉及选择题、Windows 题、Office 题和Internet 题,分值分别为30分、10 分、30 分和30 分。而学考的题型为选择题、基础综合题、算法和多媒体综合题,分值分别为30 分、24 分、16 分和30 分。
课改前后的高中信息技术测评一般都是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从识记类型向综合型内容演变。试题由客观题和操作题两大类构成,试题题型结构由单一向多样变化,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多样化。
从会考到学考,除了考试内容的变化,考试的作用有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实施后,很多地区除了把高中信息技术学考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符合高中毕业资格的依据,还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比如,2011 年开始,浙江省的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就被称为统考,既做学考等第,又作为高考录取中第三类高校的录取依据。广东省将学考成绩记录到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之一。海南省将考试成绩的10%计入高考录取总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越来越科学和规范。
目前,我国的海南省、山东省和浙江省都将信息技术课程或多或少地与高考挂钩,虽然所占分值有高有低,但都说明了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重视的态度。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同行们的走访,对三省2010 年的试题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各省的信息技术高考方案始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考试形式上三省都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试题组卷上,海南省和浙江省都是独立组卷,但山东的信息技术高考是综合在该省的基本能力考试科目中进行,与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六个领域一起,学科的独立性地位略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