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斟酌锤炼,课堂妙趣横生——谈高中语文教学的用语艺术

2015-08-15何持光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陈奂生青春语言

何持光

(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

语言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治哀,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对教师来说,他的职业语言是率领学生向知识高地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孩子心灵琴弦的乐师。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以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呢?我们不妨在下面六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锤炼导语

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先声夺人的导语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它具有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凸显目标的多重功能。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在教学《江南的冬景》时,我这样开篇:“月弯弯,桥弯弯,水蓝蓝,欸乃一声乌篷船。碧荷塘,黛瓦墙,青石板巷,水墨绘江南。莺飞舞,杏花香,春雨濛,烟迷离,婉约唱江南。”学生的情思,仿佛随着教师的语言而融入一种悠闲、朦胧的水墨画意境当中,可以想象,要顺利达成这堂课教学目标,势如破竹。教学《听潮》时,我这样导入新课:“群岛似豆,鱼帆若星,海浪如练,鸥鹭徘徊;天光海色,东海日出,江心明月,佛国经幡;琅琅钟声,敲破残梦,半林月影,点点疏星。”寥寥数语,语语中的,句句切合文章内容,学生听后,不仅领会了课文的意境,领略了作者的情思,甚至有模仿写作的冲动,学习的内驱力瞬间爆发。

二、善用引语

在授课中,适当引述名言、谚语、熟语、俚语、俏皮话,化用电视剧、电影的经典台词、解说词,甚至套用流行歌词,能拉近学生与所授内容的距离,使其具有感染力,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能增加文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极大的张力。

在教学《神奇的极光》时,我引用了《人与自然》的解说语:“夏日交响乐的最后一个音符消逝在冬季降下的沉沉暮色之中,无尽无休的黑夜开始了。八个多月不见天日,八个多月的酷寒仿佛把时间也冻住了。南极的生物是怎样熬过这漫漫长夜啊!它来了,极光出现了!在岑寂的冰原上空,极光闪着摄人魂魄的迷人色彩,鬼魅般地飘忽不定,展示给南极冰原一个妖艳的笑靥!”这样的解说词,将一篇抽象枯燥的说明文带入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学生的情思伴随着教师激越的语言而融入一种境界,课堂生成自在情理之中。

在分析《项链》主人公人性由扭曲到复位的过程和探讨小说主旨时,我引述了两段话:“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体,这不是一种责难,而是给人下的定义。”“一挂小小的项链,它有时会是人的一条生命线,流淌着一个人一生的悲欢历程;它有时会是一条锁链,绑住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它有时更会是一条毒蛇,吞噬掉了一个人如花的青春。”它们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一并道出,是对拜金主义、虚荣心的有力抨击,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选问语

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在教学中,切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时适境适度地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避免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引发疲劳而跑神,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养成发散性思维习惯。

学《荷花淀》,用三个问题来架构全篇:①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为何会发生在此时此地?②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此处却是战争让女人上场。请设想,女人上场的战争会是怎样的情形?③女人上场的战争蕴涵着怎样的深刻社会现实?

教《陈奂生上城》,用以下提问来勾连前后,缀合全篇,探究主题:①陈奂生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他的目标?②陈奂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挫折?③陈奂生以什么逻辑来解决他所受到的挫折?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会采取陈奂生式的逻辑方式来解决所受到的挫折吗?

四、活用趣语

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没有幽默的地方,生活无法忍受。风趣的课堂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油,是课堂上徐徐吹过的三春的和风,能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使气氛和谐融洽,让人在忍俊不禁、捧腹不止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一次作文课上,针对学生写作中主题不明确,越扯越远,意思表达含混不清的现象,老师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诗评点;针对部分学生写作喜用“而”字却又经常用错的现象,脱口而出几句话:“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这两则趣语,文约意丰,有的放矢,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学生轻松地顿悟了其中内涵。

五、智用庄谐

谐语往往带有讽刺意味,常用于对假丑恶的揭露和批判;庄语,大多表现出崇高壮烈的情感,肃穆沉静的意趣,使人感到一种严正、端正、凝重的风采和气度。在分析《祝福》《套中人》《守财奴》《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人物时,可采用给相关人物贴反面标签逆推法:鲁四老爷:“正人君子”;别里科夫:“小鬼当家”;葛朗台:“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周朴园:“我心永恒”;克洛德:“我本善良”。这些语言在谐谑嬉笑中包含辛辣讽刺,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当然,诙谐不等于插科打诨,在学生笑过、乐过时,应及时书归正传,防止课堂成为玩笑场所。教学《记念刘和珍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北方》《赞美》等文章宜用庄语。使用庄语,宜把握分寸,严肃中有柔和,端庄中不失灵动;要讲究得体,切忌拉长脸,板面孔。

六、把握快慢

讲述欢快明朗的内容时,宜用轻快的语言,或响亮、清晰、动听,或奔放、豪迈、铿锵,或雅致柔和,或RAP(说唱),以调动情绪,使学生达到亢奋。教学《六月,我们看海去》《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宜采用抒情的语调、明快的节奏来介绍青春的勃勃生机:“青春,嘻嘻哈哈;青春,噼噼啪啪;青春,欢欢乐乐;青春,匆匆忙忙;青春,风风火火。青春,它清新,它温润,它沁人心脾,它梦想斑斓。来吧,让我们向青春举杯!”随着教师情感浓烈、节奏明快的语言,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意境,这为理解课文营造了一种很好的氛围。而讲述思索、回味、追忆、犹豫、怀疑、猜测、凝重、深沉、忧伤、悲痛或强调、引起注意等方面的内容,则多用节奏沉稳、语速缓慢、音强有力的慢语,使学生受到较强的刺激,留下深刻的记忆。《祭十二郎文》《哀江南》等就适宜用慢语教学。

教学的语言是教师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想要课堂用语出彩,必须多向他人、向书本、向网络、向生活、向社会多管齐下地学习,在语气、语速、音质、表情等方面有意识地训练,使自己的课堂用语达到“庄语谐语快语慢语,语语兼备;诱趣引趣促趣激趣,趣趣相生”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陈奂生青春语言
从文学到舞台,陈奂生人物形象的转变
——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心理有特点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陈奂生与当下农民精神之比较
我有我语言
陈奂生与当下农民精神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