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掌握朗读中“停”和“连”的几点浅见
2015-08-15李治宁
李治宁
(甘肃省宁县焦村初中)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中“停”和“连”的几点浅见
李治宁
(甘肃省宁县焦村初中)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老又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然而,近年来,由于高考的诱导,老师、学生都盯着“分数”,朗读教学能被几人重视。课堂上常常听到学生读起文章来结结巴巴,随意“停”和“连”。一篇文章读得支离破碎,听者苦不堪言。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和“连”?笔者认为,“停”和“连”是指朗读中的停顿和连接,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无论是“停”还是“连”,都是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不是随意的。当然,由于生理上呼吸的需要也要有停顿,但这种停顿一定要服从表达的需要。因此,我们通常是利用思想感情上的停顿来实现生理上的换气。
书面语言是借助标点符号来断句的,而有声语言是借助“停”和“连”来断句的。所以,有人把“停”和“连”说成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然而,有些学生在朗读时,他们的“停”和“连”往往是被动的,为了呼吸的需要随意的停顿或习惯性的停顿。要么停得太短,连得太紧,缺乏思想感情上的转换;要么,三字一停,五字一顿,停的次数过多,时间过长,连得不紧,听起来拖沓、零乱。要掌握好“停”和“连”的技巧,重要的是要找准“停”和“连”的位置。
一、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
朗读的停顿,主要依据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一般说来,句末点号(如句号、问号、叹号)停顿的时间最长,分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冒号、省略号、破折号伸缩性较大,视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比如冒号,如果在句中,它停顿的时间和分号、逗号差不多,如果在两个自然段之间用来提示下文,则相当于一个句末点号);括号和表夹注的破折号,一般相当于一个顿号停顿的时间;书名号、引号不作停顿。
二、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停顿
如,“几年来的①文治武功,在我②早如幼小时候③所读过的④‘子曰⑤诗云’⑥一般,背不上⑦半句了。”这个句子除了两个逗号和一个句号处要作较大的停顿外,还应该有几处或长或短的停顿,而这种停顿就只有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了。⑦处因为是谓语和补语之间的间歇,这里是句子的重心,所以停顿较长一点,其他地方停顿的时间长短依次是④,①⑥,②③⑤。
一般来说,主、谓、宾三个主要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较长,定、状、补与中心词之间的停顿较短,而定、状、补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停顿就更短了,有的甚至不需要停顿。
三、在重音词语前进行停顿
句中被强调的词语称为重音。重音词语前需要停顿,这样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如“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加点)优越。”“无比”一词是这个句子的一个重音。为了强调突出这个重音,按一般的语法结构上的停顿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它的前面加长停顿时间。再如“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加点)吗?”为了强调重音词语“兵”,必须在“兵”字前有个较长时间的停顿。
四、根据情感表达需要进行停顿
如“散学了,———你们走吧。”句中的破折号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这是韩麦尔先生情感矛盾的表现:该散学了,但又不忍马上结束这最后一课。有这样一个停顿还不够,还应在“走”之前再作一个较长时间的停顿,进一步表现韩麦尔先生不忍让学生离去,但又不能不“走”的矛盾心理及其对国土沦丧的悲愤心情。
五、根据文章结构层次进行停顿
前面说的停顿都是属于句中或句子之间的停顿,可称之为语句停顿。一篇文章除了语句停顿外,还有句群间、层次间、段落间的停顿,这就是通常说的结构停顿。结构停顿的作用是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清晰。一般说来意义段落之间的停顿是全篇中最长的,其次是自然段之间的停顿,再次是自然段内各层次间的停顿,接下来才是句末点号之类的停顿。
结构停顿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更明显。议论文的层次感强,朗读者必须认真处理好结构停顿,以充分体现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六、为了创设一种特殊的情景或气氛,有时可以取消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把前后连起来读
如,“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为了表现人们被春天的吸引,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的情景,有必要缩短各逗号处的停顿时间,把各个词语、各个分句连紧一点,甚至可以取消“似的”之后的停顿。再如,“骤雨一般,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般,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般,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般,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般,是强健的风姿。”为了表现陕北青年生龙活虎的形象和激情四射的场面,可以缩短每一个分号之间的停顿时间,再急换一口气之后,紧接着读下文,这里可以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
在朗读中,找准“停”和“连”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究竟哪里该“停”,哪里该“连”,这主要看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