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物兴趣小组对生物课堂学习的好处

2015-08-15施如男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课外生物

施如男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

在初中阶段生物兴趣小组的设计和开展,可克服课堂时间限制,毫无疑问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具体、更直观的实验体会,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调查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科学,关注生态变化,关注当前生物科技的进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我认为开设初中生物兴趣小组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必要。我们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价值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生物学科的素养。

一、生物兴趣小组需要有效、有序开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价值观,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要积极开展生物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即与生物学科有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利用本校及本地区的生物学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来设计校本课程。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选择面也是很广泛的,总的来说,只要是生物学科中能够让学生有所进步,对能力有所提高的活动形式都是可以的。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拓展某些知识点,在课后开展一些自学探究活动,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平时应当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课程资源,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是不断生成的、无限的资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收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者提出的一些问题等。

学校可利用活动课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采用每周的校本课、实验室开放制度、社会实践活动、教室观察等实践方法来进行课外拓展教学,我用得较多的还是一些有形的教学资源,如实验用具、学校周围的一些公共资源等。发现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外拓展活动,对生物课的兴趣显著提高,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丰富了各个方面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形成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反映了课外拓展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生物兴趣小组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反之,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中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动力水平的降低。在生物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兴趣小组正好可以为此加分。

生物兴趣小组可以是平时生物课堂的延伸,结合平时课堂内容进行课外补充拓展。例如,课本上血液循环的内容艰涩难懂,很多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总是望而却步,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生物兴趣小组给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介绍心脏移植、克隆技术、生物仿生学等,这些都是涉及当今生物最热门的话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再如,讲遗传规律时可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抗生素时可向学生介绍“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学习“细菌”一节时可引入“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故事;讲“诱变育种”时可介绍“神舟七号”的发射情况等。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只要处处留心,善于发现,就会是下一个孟德尔、弗莱明。这样不仅能恰如其分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真相的欲望,使得平时枯燥艰涩的知识都变得有趣起来,提高生物课堂的魅力。

三、生物兴趣小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科素养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生物学知识是在实验过程中总结提炼的,也是在实验中发展和完善的。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是生物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有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且初中生的实验技能还很贫乏,由于新鲜感与好奇心的驱使,对生物课特别是生物实验课兴趣较浓。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重要实验都无法让学生亲自探究,甚至连演示的机会都没有,这极不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开展生物兴趣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拓展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兴趣小组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使学生乐于探究生物现象、勤于动手实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生物,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生物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四、生物兴趣小组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然意识和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是比“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有价值的东西,能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德育的隐形性,即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露的水平。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因为任务重、时间紧的关系,这一点经常会被忽略掉,所以在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大量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真正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总之,生物兴趣小组是对生物教学新的探索,它符合生物教学的宗旨。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生物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新课改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师生互动的实际来挖掘生成性拓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蒋晓燕.初中生物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树青.生物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J].中国高校之窗,2012(06).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课外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小满课外班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