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复习重在“涵咏”
2015-08-15石家庄二中李云霞
石家庄二中 李云霞
古诗鉴赏题在高考中历来被视为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拿出专门的时间带领学生疯狂刷题、分析题型、总结答题规律,试图寻找一条终南捷径。可现实却是,学生做了大量练习之后,一上考场还是发懵——因读不懂诗歌的情感而导致平时积累的答题技巧派不上用场,于是信心大减。岂不知,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如果背离对情感的“涵咏”,只陷入答题技巧的训练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涵咏”就是沉浸其中、反复诵读、深入体味。“涵咏”作为一种好的阅读习惯,长期坚持定能提高对诗歌的品鉴能力,考场上得高分也将不再是空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涵咏”诗歌的习惯呢?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几种做法,感觉行之有效,在此和大家分享。
第一,回归课本,以名篇为例深入赏析。许多教师热衷于在复习伊始就带领学生搞题海战术。岂不知很多习题涉及的古诗并非名家名篇,情感过于朦胧晦涩,学生很难理解。而初高中课本及读本中所选的古诗篇目,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数量多、内容丰富、手法多样,都是最好的赏析佳作。老师可对这些篇目以题材为标准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帮助学生把握相同题材的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手法、内容、情感,进而了解古代诗人创作时的“惯性思维”。这对他们今后的鉴赏是不无裨益的。
第二,一课一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诗歌复习阶段,我把语文课上的课前十分钟演讲变成了诗歌欣赏。每天都由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一首诗,由他根据自己提前查阅的资料给全体同学做深入讲解、赏析,其他同学也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阅读体会。老师最后针对诗歌的主要情感和艺术特色做总结性点评。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每天都可以让大家在诗的海洋里“涵咏”,天长日久定能提升品鉴能力。
第三,强化阅读,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赏析性文章。在早读课上,除了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名篇以外,还要给学生印发赏析性文章。这些文章大都出自《唐诗鉴赏大辞典》《宋词鉴赏大辞典》等权威性著作,具体内容包括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诗句的解释和赏析。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而且还提供了大量鉴赏术语供学生模仿借鉴,对其考场上形成规范答案大有帮助。
第四,加强对答题技巧的训练。所谓“技巧”,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情感有五把钥匙:题目、写作背景、诗眼、典型意象、诗后小注。灵活运用这五把钥匙就能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当然,这还需要教师精选例题,带领学生实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