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灵魂栖息地——范成大与杨万里

2015-08-15

学苑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范成大徽州

《孤鹜已远》连载

(三)

范成大一行迤逦来到徽州,在青山绿水间开始了最初的仕宦生涯。

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小城,地处皖南盆地中心,北望黄山,林壑优美,东接千岛湖,碧波荡漾,素有“黄山南大门”与“沪杭后花园”之美誉;古徽建筑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唐模檀干园、岩寺文峰塔、凤台山、沙堤亭、临溪寺等,交相辉映。

司户参军主管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官卑权微,零乱琐碎。他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公务之暇,便足不出户,以诗书自润。然而,他的高才大名,还是在徽州迅速传开了。原来,古代读书人历经十年寒窗,参加科举考试,许多闻名天下的大才子都是三起三落,一蹴而就者极少。范成大一考即中,“一炮而红”,成为了当时的科场佳话。徽州的士子们听说范大诗人来了,纷纷前来登门求教,谈《诗经》,论《春秋》,一时之间,书香弥漫,文气氤氲。

州府南边,有一座无名小山,山巅有一种帝女花,芬芳馥郁,秋季采下晾干,来年泡茶啜饮,既消暑解渴,又益阳提神。秋天一到,范成大便骑着毛驴,逶迤进入南山,攀上山巅,颤巍巍采摘帝女花。秋光如玉,晴空碧丽,鸟语花香,驴鸣禽嘶。忙碌一番,他与童仆一起坐在树下,浏览无际秋光,感悟无涯人生。临来徽州之前,他曾到父母墓前辞别。他告诉安息在天国里的双亲大人,自己一不图升官,二不要发财,只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官场如山,步履蹒跚,要干成点事业,谈何容易!历史上许多盖世英才,如项羽、韩非、吴起、韩信、李广、贾谊等等,个个才如江海,命运却很糟糕,后人除了在史书上偶尔看见他们的名字,其他一切,早已消融于史海微澜里了。是非成败,转头皆空啊!

范成大在徽州将近十年,官职一直没有升迁,没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徜徉在徽州的灵山秀水之间,吟风啸月。州府东北方向有山如黛,峰峦如涛,古木萧疏。山下两条湍急的溪流交汇,注入一个大岩洞,从另一头哗哗泻出。古刹临溪寺隐在山顶林木深处,攀援石蹬,拾级而上,始见古寺红柱椒墙。范成大夜宿寺中,看月上窗纱,听千古幽冥。

百年美梦,总有醒来时刻,他依旧下得山来,骑着毛驴,来到绩溪县新岭山间。这里谷深山狭,林莽苍苍,山泉潺湲,“老桑局潜虬,怪蔓挂藤蟒。山行何许深,空翠滴羁鞅。酿愁积雨来,破闷朝日放……”(《新岭》)

徽州岁月,是范成大的蹉跎悠游时期。“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卖花香。”这首《初夏》,既是自然风景的素描,也是他宦海荡舟恬淡心态的写照。然而,若说他一味流连山水,心游太虚,恐怕未必。他的同科进士、绩溪县令滕子昭调离时,他写了《送藤子昭绩溪罢归》相送,“天马西极来,目力尽九寰。执辔者谁欤?堕此空谷间”,惋惜之余,展望前程,“红尘起天末,可望不可攀”,深为好友的怀才不遇、仕途落拓而叹息;而对百姓的同情,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凝成了他的著名诗篇《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岐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黄纸”是指皇帝的诏书,“白纸”是指官吏的公文。皇帝发布了豁免租税的诏命,当地官吏却照样催命,逼得百姓卖儿卖女。应当说,这样可憎的地方官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绝种。《催租行》《后催租行》,成了范成大批判黑暗现实的“双璧”。

新来的徽州知州洪适,字景伯,南宋著名金石学家,与其弟洪遵、洪迈并称“三洪”,著有《隶释》27卷、《隶续》21卷等著作。有一天,洪知州游览宣城金牛洞,发现了范成大刻于洞壁上的诗作《题金牛洞》,对其中“春风吹入江南陌,叠嶂双峰如旧识”一联非常欣赏,引为知己。此后,他千方百计举荐范成大入朝为官,先后由圣政所检讨官历枢密院编修、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升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逐渐成为朝廷大员。

对于范成大仕途上的蹿升,有人犯了“眼红病”,朝野上下,流言四起,言官也指责他“破格升迁”。无奈之下,范成大向皇帝递交申请,要求去做地方官,于乾道四年(1168年)出任处州(今浙江丽水)知州。

处州地处浙西南,瓯江蜿蜒如练,仙都峰壁立千仞,南明山、石门洞、仙都峰等处的摩崖刻石,乃国之瑰宝。晋宋以降,名流接踵,葛洪、谢灵运、李阳冰等,都曾经在这里留下了墨宝。“处州白莲”具有粒圆、饱满、色白、肉绵、味甘五大特点,故有“莲城”之誉。尽管人杰地灵,这里却难称繁华富庶,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给这里蒙上了一层贫瘠的阴影。碧湖平原是境内三大平原之一,著名的古代水利设施通济堰就在碧湖平原上,无疑是这块古老土地的命脉。

据《宋史·范成大传》记载,处州多山田,贫瘠荒漠,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在松阳、遂昌之间,激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由于年代久远,两位司马大人的事迹,已不可考,但他们兴修水利的神奇故事,却在当地广泛流传。范成大为两位先贤立了一座詹南司马庙,以志感激与怀念。据说当年他们在碧湖平原南端考察选址时,因为地形复杂,一连几天,犹豫不能决。这天早晨,晨光熹微,一条白蛇忽然从对面南山入水,横行劈开水面,向堰头村方向游来,其碧波粼粼的蛇形抛物线,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的雏形。

猜你喜欢

范成大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金色徽州
徽州人
徽州绿荫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喜晴
天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