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品视域下的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的翻译探讨

2015-08-15○于

现代语文 2015年25期
关键词:成药汉译维吾尔

○于 丛

商品视域下的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的翻译探讨

○于丛

本文从商品的视角,探讨了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翻译的问题。从商品名称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入手,分析了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翻译的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和音意结合法等方法。

维吾尔成药 商品名翻译 翻译策略

随着汉维文化的交流,中药逐渐得到了维吾尔族群众的青睐,维吾尔成药商品“祖卡木颗粒”“复方一枝蒿”等也因其较好的疗效而被新疆当地的汉族群众所接受。维吾尔医药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在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喀什地区,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维吾尔医院,这里的医生开的处方药大多是维吾尔成药商品,其治疗效果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但是非维吾尔医院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会轻易地建议患者使用维吾尔成药商品,而且病患在潜意识里对维吾尔成药商品的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医生和患者无法从维吾尔成药商品提供的信息中对该药做出判断。维吾尔成药商品的销售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吾尔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这点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从商品的角度,分析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的汉译问题。

一、商品视角下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的汉译原则

商品名称的翻译本身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对于商品来说,只要译出的名称能够被消费者所喜爱,并最终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那么这一译名的翻译就是成功的。维吾尔成药商品的汉译名是为了让汉民族消费者认识、了解该药品而起的名字,为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的汉译需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刺激消费

刺激消费是指译名能够从感官上刺激消费者,受到顾客的欣赏,使购买者产生主动购买的欲望,从而让商家获得可观收益。一般来说,为了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商品名称需要具有以下特性:

1.过目不忘。要达到过目不忘的特性,就要求商品译名应该简短精炼,便于译文读者记忆,或者译名具有吸引读者的记忆点。

2.与众不同。要做到这点,商品译名要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名称的明显特征。比如:汉译名可以带有维吾尔族的语言特色或文化色彩。

(二)易于理解

易于理解是指译文的意思能够被译文的大众读者轻松读懂并接受,反映在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的汉译中,就是需要充分地考虑汉字的表音兼表意性,从而使汉译名具有和维语名称同等的或者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商品译名须具有以下特点:

1.便于认知。首先在选字上,译名中不要出现生癖的汉字,应该选用简洁易懂的大众化词语来传达信息,以便译文读者能够轻易从商品名称中直接得知或推知商品的信息。

2.文化认同。阅读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商品的译名不仅要向译文读者传达语言信息,更重要的是传达出文化信息。译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应该得到译文读者的认同。这就要求商品名称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的转换,还要进行文化的转换。

(三)保持关联

保持关联是指译名与原名具有相关性,要求商品的译名与源语内容保持关联,能够传递出源语商品名称的信息。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的译名不能为了吸引顾客而随意编造,译名表达的内容要忠于药品本身。译名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忠于原名信息。商品名称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服务最直接的方法。译文读者可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药品的功效作一个基本的判断。所以译名传达的信息要忠于原名,不能误导译文读者的判断。

2.传达药品特性。表明药品名称与其他商品名称的不同。译名要具有药品的标识,不能译为食品或其他商品的名称。如:表明药的剂型或疗效等。

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的汉译名要得到汉族消费者的青睐,须达到以上三条要求所列的内容,下面从收集到的药名中选取一些,举例分析在这三条原则指导下的维成药商品名称的汉译方法。

二、商品视角下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的汉译方法

维吾尔成药商品的汉译名对汉语使用者来说,是了解维成药商品最重要的途径,从收集到的维吾尔成药商品的汉译名来看,主要使用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四种: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和音意结合法。

(一)音译法是指用汉字的发音来表示维语药品名称的语音形式的翻译方法。本文分析以下两种常见情况:

1.完全音译,例如:

上述三种药都用于祛痰,但从这三个译名所表达的内容中,基本上看不出这是药品的商品名称,也没有显示任何的商品信息。这三个译名顶多算是把一些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汉字堆在了一起,完全忽视了汉字的表意性。这种翻译方法只保留了维语的语言发音特色,没有传达出药品的信息,这样的译名对汉民族消费者来说没有实际上的帮助,更没有吸引力。

2.音译加直译

有一些维吾尔成药商品的汉译名在音译的同时直译了该药的剂型,以便顾客在自主购药时可以轻易辨别药的食用方法。例如:

(4)qursi quqja库克亚片(用于头疼、脑梗塞)

虽然可以从上述译名中知道这些是药品的名称,但依然看不出该药的功效,对买药的顾客来说,这些译名的实际意义依然不大。

对于维成药商品名的汉译名来说,音译的方法似乎不太适合,音译后的汉字译名,只保留了语音形式,却丢失了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译名中的汉字也不具有其自身的原义,使汉语商品名变得晦涩而难懂,十分不利于记忆。所以,这种翻译方法下的译名很难让译文消费者接受。

非要用音译法来很好的诠释出一个商品的汉译名,最大的难度是在汉字的选择上,译名在选字时可利用“谐音”的方法来体现出药品的成分或功效。例如:

“维心”二字采用谐音音译的方法,很好地传达出了该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

本人认为一些采用音译法汉译的药品名,如果换成其他方法来翻译,销售效果应该会更好。例如:

还有一些采用音译法翻译的药名,如果仿照中成药的名称,借用已有的大众化药名来作译名,对译文读者来说会更具有认知性。例如:

音译法对维成药商品名称的汉译来说,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翻译方法。首先这种方法下的译名不具有信息性,译名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实用价值,其次是汉字的随意组合只表语音,而不表示任何意义,不符合人们对汉字的使用习惯。汉字是集表音兼表意为一体的文字,这样的译名不符合汉语受众的语言习惯。汉译的音译不该只是纯粹的音节复制,而应让每个汉字都具有实际意义。另外,维吾尔成药商品汉译名音译的准确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上述音译法翻译下的汉译名可以看出,这些译名对消费者来说实际意义不大,这类维吾尔成药商品一般只会在医生开处方或病友推荐下被汉民族消费者购买或使用。因此,从商品角度,就维成药商品名称的汉译方法来说,笔者不赞成采用音译法。

(二)意译法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从意义出发,把原文的意思大致表达出来。用汉语词把维成药的商品名称的主要信息传达出来。

上述两个药名都采用了意译法,简单明了地传达了药品的有用信息,表达方式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意译法贴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更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译文能够达意传神。为使译文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符合目的语言文化的接受标准,意译法选择汉语读者能接受的方式逐渐传递商品出信息,使对维吾尔族文化知识和维吾尔族固有思维方式难以理解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译名商品。这一译法将译文读者能否接受视为主要翻译因素。商品名称是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重要方式,读者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译文。意译法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难度,但作为商品的汉译名,意译法下的译名容易出现同名现象。

(三)直译法是指用汉语里本身就有的词汇去替换维语中相对应的词汇,即用汉语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示维语词。例如:

上述两个译名,例(1)中“mihrɡijah”的汉语意思是“人参”,汉族消费者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判断此药用于滋补气血。“人参蜜膏”的作用是补充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例(2)中“narpinn”的汉语意思是“藿香”,根据汉族消费者对“藿香正气液”的认知,可判断该维成药商品应该具有解暑的功效,“藿香糖浆”用于外感风寒,夏伤暑湿,胃肠型感冒,缓解头痛昏重,呕吐腹泻等症状。

汉语读者之所以可以从这两个译名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是因为汉维文化中对这两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具有共同的认知,是汉维文化交流中互相认可的表现。具有共同认知的事物,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上述药品名称的译名采用直接把词义翻译成汉语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失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翻译方法用在商品名称翻译中,是对维吾尔族文化的认同,因为有共同的认知,所以可以直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词替换。但每种植物药材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这跟该药材的具体用量和配方有关,所以,有些译名采用直译法会误导患者对药效的判断。 例如:

上述两个例子,例(3)中“qizilɡyl”是玫瑰花的意思 、“itimliki”的意思是饮料。看到“玫瑰花口服液”这一译名,汉族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联想到玫瑰花的美容养颜功效,初步判断这是女性用于养颜的药。然而,“玫瑰花口服液”却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补益支配器官,缓解心慌气短,胃痛呕吐,神疲乏力等症状。例(4)中“rjhan”的汉语意思是罗勒。对于不了解“罗勒”这种植物药材功效的消费者来说,从“罗勒颗粒”这一药名,只能判断出是口服冲剂,但该药的作用却无从得知。“罗勒颗粒”用于调节异常黏液质,开通阻滞,安神强心,祛寒止痛,止泻止痢。

上述两种译名需要译文读者具有一定医药方面的知识,能根据译文内容自己提取有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译文的可读性。

(四)音意结合法是指采用音译和意译相互配合的方法来翻译药品的名称。

这种翻译方法是使译名保留最多维成药商品名称特色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方法下的译名既与众不同,又便于理解。例如:

“温肾”“润肤”两个词意译了这两种药的主要功能,清晰明了地表达出了商品的重要信息。便于译文读者理解,且方便自主选购。

“行气”和“驱白”这两个词,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译文读者该药的作用,但是“通气”和“祛除白色”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很符合一般汉语商品名称所具有的特性,即不方便直接表达的内容,用委婉的语言传达出来。大多患者不愿意承认自己“便秘”了,或得了“白癜风”这样的皮肤病,所以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作为商品名称,非常受汉语使用者的喜爱。

药品作为一种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药的疗效才是人们最看重的。“尿通”和“肠安”两个词语能够带给患者一种积极的联想,想到用了这种药就会变得“尿道正常”“肠胃舒服”,身体恢复到的健康状态。维吾尔成药商品的汉语译名决不能忽视汉字的表意联想功能,因为毕竟具有好的疗效才是一个药作为商品最好的广告。用音意结合法翻译维成药商品的汉译名,既保留了原名的语言风格特点,让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异域文化,又表明了商品信息,直接传达出了药的功效,译文读者能够从译名中顾名思义。这种翻译方法下的译名让读者充满新鲜感,且可避免商品的重名现象。

三、结语

从商品角度分析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汉译的音译法、意译法、直译法和音意结合法可以看出,多数译名没有做到把汉维语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导致一些译名光听名字,不看实物,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维汉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而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专业性强,使许多百姓在选购时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清晰明了的药品名称对于药品在使用不同文字的人群中的销售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的社会功能日渐强化,译文开始考虑社会接受问题。商品译名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翻译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商品名称的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译文读者要能够从译名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到商品信息。作为药名的翻译,要注重药效和功能信息的传递,这才是药品的消费对象最关心的内容,而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的汉译,要考虑汉字的表意性这一特点。维吾尔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怎样才能既保留维吾尔成药商品名称的信息传递,又符合译文读者的口味,这是一个好的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维汉—汉维词典(第一版)[Z].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2]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第一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杨雪.浅谈食品商标的汉维语互译[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陈东成.从目的论看商标名的翻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于丛 新疆喀什 喀什大学中国语学院 844000)

(2014年喀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项目,项目主持人:于丛,项目编号[KSGRI2014021]。)

猜你喜欢

成药汉译维吾尔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治口疮验方
衡阳市中医医院148例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HPLC法测定蒙成药肉蔻五味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维吾尔医综合治疗60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薄层色谱法检查藏成药二十五味儿茶丸中乌头碱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