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方程式教学
2015-08-15浙江省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刘享英
浙江省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刘享英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在看到一定成果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数学教育中的几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程式教学就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
与加减乘除以及分数不同,方程式教学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改变传统的逆向解题过程,让学生在一开始先设出未知量x,然后,从正面列出等式进行求解,这与过去的解题方式在思路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方程式时,会感到难于理解,感觉数学题目变得深奥了很多,甚至一度失去学习方程式的自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数学教育设置了障碍。针对方程式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对策。
一、与过去的知识进行合理衔接,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接受方程式
现阶段的小学教材,过分突出教学重点,导致每本教材显得相对孤立,知识点间缺乏一定的联系,方程式这一知识点与前面的知识间跨度较大,没有做好必要的衔接工作,导致学生突然跨越到这一知识点后,一时间很难接受。教材在编纂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现阶段要为学习方程式准备哪些必要的知识点、积累哪方面的经验,要求学生以高年级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就使得学生在解方程式时,失去了知识点和经验这两大重要依托,难以实现知识的跃迁。这个时候,就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跃迁。比如,在进行《简易方程》这一课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入。在黑板上写出2+4=,15-8=,22+5=这样的式子,让学生到黑板上将其补全。然后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对于2+4=6这一题,如果我将4擦去,给你们2+()=6,你们能不能将它补全呢?”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在黑板上写下15+()=21,()-3=20,22+()=27,再让同学到黑板上将这些式子补全,慢慢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解方程的思想上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学生来说难度提升了不少,当他们把这些补全,教师就能最终引出x“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数学符号x。”
二、解方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材在讲解方程式时,要求学生先对方程式进行必要的变形,然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直接进行后续的步骤,这就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比如在计算5x+5=10时,一些同学要先写成5x+5-5=10-5,再写成5x=5,然后继续变形为5x/5=5/5,最后才能得出答案x=1,一道题目,用了四步,这其中很容易出现错误,这种做法就是没有弄清解方程的精髓,过分地追求精细的步骤,使得解题过程过于拖沓。或者其他一部分同学直接说出答案,没有体现出思维的过程,比如5x+1=10,直接写出x=2,这种解题过程不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也不利于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三、适度降低方程的难度,将知识点整合加以灵活运用
新课改后,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把应用题思想和计算方法融合到了一起,要求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同时学习计算方法,小学生在负数的概念上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分数方程也掌握的不足,所以a-x=b 和a/x=b 之类的方程式不适合在小学进行学习,在教材中只出现未知数x 作为被除数、因数、被减数、加数。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过去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整合,先透过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回忆起过去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知识网络,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起来。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未知数作为减数的方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将-x 看作一个整体,同时注意到方程两边要相等的进行变换。可以先给出23-2=21这一题,然后问同学“如果我在方程右边加2,方程左边要不要变化呢?”根据同学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23-2+2=21+2,然后进一步化简为23=21+2,问同学“23-2=21和23=21+2之间有什么变化呀?”有的学生会说,前面一个式子中等式左边的2移到了等式右边,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说的不完整,2前面的符号有没有变化呢?”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运算符号上,让他们知道减数移到等号的另一边需要变号,未知数作为减数时,同样用这种方法,将其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变成学生熟悉的运算。
四、适当地布置课堂作业
将方程式的性质和解题思路理清后,教师就可以开始主攻做题了。一开始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再采用竞赛模式,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小组形式的交流竞赛,一方面能够增强班级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又能巩固知识。对胜利的一方进行表扬,能够形成带动效应,其他学生也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努力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在交流式的答题后,就开始要求学生独立作业。针对往年学生易错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
总而言之,在进行解方程式这一重点、难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教材,同时兼顾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方程式。
[1]庄慧娟、李克东.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概念类知识建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2期
[2]张德才、左清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3]蔡步甜.浅谈数学概念教学[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4]赵爱莲.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五种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