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知识 建构通史体系——以高考复习《辛亥革命》为例
2015-08-15周江怀
周江怀
(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章节体和通史体例,强调知识的系统结构,注重完整性和全面性。而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编写采取了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采用单元、课、目三级标题结构,选择典型史实,构成学习模块,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不再过分强调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在高考复习中,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必要整合教材知识,把必修、选修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组合,建构多层次、多维度的新体系,与专题体例互补,使考点知识系统化、综合化,从而突出主干,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本文拟就高考复习《辛亥革命》为例予以说明。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是采用必修和选修相互补充、专题史体例的课程结构。在教科书中,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点分布在必修1、2、3和选修2、4五本教材,必修内容有8课13子目,选修内容有5课12子目,从不同角度阐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教材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文字简洁,条理分明,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而笔者任教的陇南山区,经济、文化相对欠发达,教育比较落后,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比较低,在高考复习中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强化通史体例教学,用全新的认知角度,展示新的主题,激发学生兴奋点,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果。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涉及辛亥革命背景的内容分布在必修1、2和选修2、4等四本教材五个单元10课11个子目中,革命经过的内容分布在必修1、2和选修4等三本教材三个单元3课3个子目中,革命结果和影响的内容分布在必修1、2、3和选修2、4等五本教材七个单元8课8个子目中。由于教材编写过程中,必修、选修、单元和课文的侧重点不同,有些内容有重复,有些内容略显简略,如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一子目《铁路与交通》课文第二段“……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这一内容与辛亥革命的背景有关,但因课文编写主题为近代《铁路与交通》,故仅此一句提及。有些内容以通史观念看,又有些不足,加之陇南山区教育水平较低,各校选修内容不一致和时间紧张等因素,学生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自主学习全面了解辛亥革命。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辛亥革命时,对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关联和比较,必修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整理,选修内容由教师归纳梳理,全面归纳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与中华民国成立、帝国主义对革命的破坏、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和条件)、经过、成果、意义、局限、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重新选材组合,强化必修、选修教材中不同模块之间相关内容的关联,温故知新,前后贯通,帮助学生理清因果关系和时序关系,抓住主干,分清主次,形成通史体例的辛亥革命知识系统,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