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热
2015-08-15安爱珍
安爱珍
(山西省吕梁职业中专)
伴随着全球化,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英语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语种,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在学英语。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英语热”现象。
在中国,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种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好是坏,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从国家角度来说
随着国家与世界的接轨,文化相互交流,中国人越来越喜欢海外产品,有许多的海外产品上有英语说明书。人们要想更好地了解产品,就必须懂得英文,要想懂得英文,就必须学习英语。
2.从家长角度来说
中国大多数人都不太精通英语。但他们当了父母以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精通英语,只靠熏陶和辅导还不够,有人不惜花钱送自己的孩子去国外留学。
随着“不能输在起跑线”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学习英语,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别的孩子有的待遇,父母不惜花大钱去报英语辅导班。
3.从学生角度来看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英语,学会的第一首歌也许就是Happy new year,然后上了小学以后,就会发英语课本,进行英语考试。在学习英语时,如果班级里有学习英语好的,别的同学都会羡慕。从上了中学以后,学习英语就变成一种应试要求,为了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高分。随后将要面对的就是高考,英语四六级。如果想要到国外留学,就必须考托福,考雅思。在学术论文上,只有用英语翻译,世界级专家才能看懂。
4.从人生发展目标来看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如果考研,英语成为决定成败的重要筹码。在公司面试中,有些面试对于英语要求极高,特别是在口语交流方面,这就要求你有极为深厚的英语底蕴。
二、这种现象是好是坏
我认为“英语热”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过度地学习英语会造成一定的人才资源浪费
仔细想想,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学习英语,可是在这些人中,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地从事有关的英语行业,最多也不会超过20%。
2.全民学习使英语成为竞争中的一个更高的门槛
首先是英语考试问题。从初中以后,英语考试占有很大部分。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考更高的分数,不惜打乱教学模式,围绕英语全面展开。在考研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而顺利地通过考试,从而考到理想的学校。一些学生则会因为英语成绩的不理想而与自己喜欢的大学失之交臂。造成专业不如英语重要的现象。
3.“英语热”现象冲击着汉语的学习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传播自己的母语,然而我们都在为学习英语而焦头烂额。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还是民族文化最根本的载体。南京大学朱鲁子也指出,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
三、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1.明白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外国友人交流,为了传播我们的文化,而不是一种学会了可以升学、某职、晋升和出国的砝码。
2.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要搞明白在十三亿中国人中有多少人学英语,在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从事英语工作?外语教育有什么困难以及差异?
3.在学习英语制度方面,要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交流
改革我国的教育方法,合理有效地设置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最基础的英语知识,降低英语考试的难度。
4.摆正学习英语的态度,减少英语教育的规模,缩小英语教育的人数
对于需要学习英语的人,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英语教育真正收到成效。
5.在科技领域,我们可以雇用专业翻译担任英语口译,雇用专业选手写英语文章
6.积极传播汉字文化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积极地弘扬中国文化,积极传播汉字文化,使更多的外国友人能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作为21世纪的学生,应该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考到更好的分数,而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有关英语的地方,能用得上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明白: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情风貌,为了传播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而不是学了以后忽略了自己的母语,一味地崇拜外国文化。
英语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是为了让世界上其他国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不管怎么样做,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
[1]蔡婵林.对全民英语热的冷思考.华中师范大学,2006(07).
[2]阮炜.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