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议“语文的滋味是读出来的、品出来的”让书声琅琅回归课堂

2015-08-15夏艳臣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书声琅琅文豪伟人

夏艳臣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教师进修学校)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改革也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师生角色的重大转换,即:由老师的“教”(一人唱独角戏)变为学生的“学”(全体学生参与)。应当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变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书声琅琅重新回归课堂,并使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感受、品味语文特有的魅力;才能使他们静下心来思考,腾出精力“自主、合作、探究”。否则,语文课还姓“语”吗?还能有“语文味道”吗?

一、语文的滋味、意蕴是读出来的、品出来的

有鉴于此,笔者强烈呼吁:还语文学科以本来面目。因为语文的滋味、意蕴是读出来的、品出来的,绝对不是靠哪一位大师、专家一味地“问”出来的、“讲”出来的。

众所周知,伟大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学问家;鲁迅、郭沫若、沈从文、莫言等杰出人物亦堪称造诣精深的文学大家。如果将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等所有能用得上的褒奖之词用在他们任何一个伟人或文豪身上,都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毫不为过的。

如此说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便出来了:这些伟人、文豪的学问是哪来的、怎样获得的?答案虽不雷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不是哪位高明的大师教出来的,而基本是靠他们矢志不渝地阅读所取得的。马克思孜孜不倦地读书、兴趣盎然地品味书中的精髓,每到兴趣所至,他的脚便在地板上来回摩擦一下。久而久之,大英博物馆马克思脚下的地板上留下了一块凹陷的痕迹。这正是这位伟人勤奋读书最有说服力的印证。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人文历史书籍和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外文学名著,他几乎是无所不读,而且全部点评!鲁迅先生之所以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伟大的文学家”,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我们都是凡人,既不能与伟人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大文豪比肩。但是,我们对“开卷有益”和“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语)这一道理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也不应该偏离引领学生读书这一主线——注重读,不忘品;吸收精华,为我所用。

二、从多角度品味语文的滋味

那么,如何阅读呢?方式有许许多多:书声琅琅地读、精读、细细地品读、速读、浏览、跳读,等等,这些阅读方式都是我们常用的办法。但是,将阅读作为一种涵泳、咂摸、品味、享受的过程,最适合的方式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入境、忘我愉悦式的朗朗读书状态。因为,这种读书方式的特点是:入其境、同其声、动其魄、感其情。学生完全处在一种忘我、陶醉的状态之中。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焕发情感、解读文本、挖掘意蕴、人文关怀、陶冶情操的历练。在这一呈现的过程中,朗读者应该注意重音、节奏、情感、声调的处理,做到:情喜处,则气扬、气畅;情悲处,则气滞、气沉,甚至哽咽啜泣……这种朗读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群情激越;人人参与,尽享快乐。——读小说、读散文,娓娓道来,仿佛进入美妙的世界;读议论文,情感激越,慷慨激昂,让人感受到一种逻辑的巨大力量;吟诵诗歌、词赋,或沉郁顿挫,或豪情万丈。那真是一种震撼与分享!

三、让书声琅琅回归课堂

课堂上那种快乐的琅琅的读书声似乎很久没有听到了。这一切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今天,又逢“改革春风吹满地”,我们真的应当重温朗读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享受了。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让我们一同来分享朗读带给我们的愉悦!

兹以叶挺的《囚歌》为例,品味一下朗读带给我们的震撼。

《囚歌》是叶挺将军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期间创作的一首白话述志诗。这首诗歌作于1942 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我带领学生课外吟诵这首诗歌时,首先,简介该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然后,让大家自由朗读一遍,找找感觉。第三,设计这首囚歌的朗读基调:悲愤、激昂,视死如归、凛然不可侵犯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身临其境,找准“感觉”——确立“同时感”,进而擦出火花,进行共鸣似的朗读!方式包括:单个读——学生争相踊跃参与;集体读,大家产生一种悲壮的共鸣,声震山河,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那真是一种异乎寻常的震撼!

【附】叶挺的《囚歌》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当学生身临其境、找准“感觉”——确立“同时感”,进而擦出火花,产生共鸣的境界全出时,真的无需我们再讲什么。这就是朗读的奇妙与功效。我们真的应该重视朗读,让书声琅琅回归课堂。

彭治萍.语文滋味“读”具风味[J].学周刊,2011(07).

猜你喜欢

书声琅琅文豪伟人
党的光辉亚克西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没上过大学也能当文豪吗?
朱文豪陶艺作品
背后
卑微的伟人
刘老师是一本万能书
再谈“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
好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