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攻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高台阶”

2015-08-15蒋正超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知识习惯

蒋正超

(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

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高中阶段才真正被提上日程,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明确教学要求

学生进入高一,一方面。教师不应该是忙忙碌碌于教授新课,而是应该对自己所教班级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情况进行必要的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不应该只专注于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和学习,还应结合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相对于初中的数学来说,高一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这个联系和比较中,就很容易地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又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

二、引领学习方法

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在反复地使用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可取的,还有些是需要摒弃的。对于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只有学习方法对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告别高耗低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多互动,或是效仿一些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办法,或是大家一起研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步骤等等。

三、体验成功喜悦

很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抵触心理,大都是因为学习上的一再挫败,导致其自信心受挫,缺乏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兴趣。而学习的兴趣又是和学习的成功息息相关的。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对于学生的进步,或是认真听课,掌握了一种数学方法,自主解答了一道难题,考试得到了好的成绩等等,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和成功,都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赞赏。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数学知识习惯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上课好习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好习惯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也谈初高中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