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基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2015-08-15徐少川刘东昆陈雪波
徐少川 刘东昆 陈雪波
(辽宁科技大学)
一、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形势
目前,我国在科研的道路上接连取得了重大成果,成果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科研成果向社会实际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却不理想,据统计,我国每年实现向社会实际生产力转化的不足总数的5%,这一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这都使我国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国家调整优化了研究生的培养结构,从2009 年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此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带动科研成果向社会实际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我国于2009 年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这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新政策,也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将改变应届本科毕业生主要攻读学术型硕士的局面,预示着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开始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偏向于培养专业型人才。这将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应届生的自身特点,其培养模式较学术型研究生应有所区别,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同时一些教师表示在当前的政策下不愿意开发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许多教学者提出以校外实践基地为基础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观点。但是对于如何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方法。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基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中参加各项学习和工作来完成的,因此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企业、研究生和高校三方在利益诉求上的不同,使得企业和高校对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研究生也不愿意过多地参与基地中的学习和工作,这导致了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主体的企业方面来看,其大多追求短期利润,企业的管理者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进而带来可见的利益;同时由于研究生只能在短期内参加企业的实践学习和实习工作,大约只有一年左右,而其短期的实习工作可能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作。这都是导致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在其建设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因此企业、研究生和高校三方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和高校不愿做过多的投入,没有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足够的重视,同时研究生有时也不愿参加实践基地中的学习。
2.高校和企业连接机制中的问题
作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两大主体,高校和校外实践基地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交流和沟通较少,两者不能准确地了解对方的优势和资源,从而使两者不能相互促进以进行优势互补。
3.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中实践学习的问题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是锻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研究生在基地中的学习和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对实践学习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安排和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具体的实践学习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三、校企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1.校企产学研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首先,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高校应选取拥有较多研究课题并且贴近社会发展前沿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在高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双方在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时应考虑对方的政策和方针,将对方的利益纳入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中。如高校在做纵向课题的学术研究时,应考虑课题是否满足企业实际生产运作的需要,企业也应该明确地提出需求,为高校的学术研究提供方向,并为高校提供资金以支撑高校的学术研究。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应该突出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践基地中实际的案例,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企业应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根据基地实际情况为研究生安排课程,并为课程提供相关的案例,这样就使研究生在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和工作之前就通过在高校的理论学习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应在实践基地内完成一定的专业技术课程,以此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教学体系。
3.以实际项目驱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习应该依托于实践基地中实际的研发项目,使得研究生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并且熟悉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项目研发一般包括调研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反馈阶段,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研究生在校外实践基地中的学习和工作只有一年的时间,应合理安排时间。鉴于项目研发时间的不确定性,可灵活安排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如研究生在完成理论学习之后若项目还未进行到实施阶段,可通过参与文献查找或方案论证等工作,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项目课题的整体把握能力。
4.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进行,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可操作的并且广泛适用的考核标准,以此来评价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并根据考核结果不断修正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式。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可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以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并对企业的运行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通过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也能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带动企业的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修正的过程,根据建设好的培养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预期目标相比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地调整,使其不断完善。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