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2015-08-15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践性青年教师培训

刘 凯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研部)

一、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1.高学历、大年龄的职场新人

高学历:当下高等院校教师的学历都在硕士研究生以上。大年龄:因为高校教师的学术特性,致使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年龄都在30 岁左右,之前一直忙于学业,往往为职场新人,缺乏一定的职场经验。

2.条件性知识欠缺

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专业情意、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均会接受岗前培训,其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心理学等等。但是岗前培训的时间很短,对于培训人员来讲,仅仅学习到了心理学、教育学的皮毛,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思维条件性知识欠缺。

3.实践性知识储备不足

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教学目的实现过程中所具有的课程情境性知识。作为职场新人的青年教师,不仅条件性知识欠缺,其实践性知识也储备不足。在教学目的的实现过程中,实践性知识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处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践工作的缺乏是青年教师实践性知识储备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影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生存压力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财富的压力,因为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年龄比选择其他行业的人要大许多,为此,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对财富的渴望高于其他行业的年轻人。另一方面是晋升的压力,高等院校晋升所需的条件较高,需要青年教师具备极强的科研精神,因此在晋升压力的影响下,青年教师很少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教学活动中。

(2)教学压力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来源于教学任务。他们的初期工作状态往往有两种:一是课程很多而且繁杂,二是几乎没有被安排课程。对于处于前者状态的青年教师,其压力来自于备课,高等院校的课程很少有固定的知识点,这就导致备课过程工作量极大,青年教师也没有时间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处于后者状态的青年教师,其压力为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感觉自身得不到领导的赏识。

2.主观因素

(1)专业成长

从教师的成长来看,其专业成长会经历一定的阶段,任何青年教师都无法跳过或者忽略,能做的就是发挥自身的优势来缩短这一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因此,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作为职场新手的青年教师无法跳出专业成长的必然规律和历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所遇到的较大阻力之一就是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内部因素。

(2)个人因素

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为新手、熟手、专家。从专业的发展角度来看。熟手和专家的最大区别就是个人的反思,许多教师在熟手这一阶段往往会遇到瓶颈,无法实现向专家的突破,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独到的反思,而专家在每个教学任务开展后都会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独有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因此,积极自主的反思在青年教师的成长阶段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自身生活压力

因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入职时年龄较大,其生活状态为“上有老、下有小”。这种生活状态产生的压力会占据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开展中精力不足,更谈不上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组织方面

(1)建立健全生态型教师发展观

教师专业发展是逐渐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过程,有着多阶段的特点。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其中最为成功的理论是教学专长阶段理论和关注阶段发展理论,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高等院校在考察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时需建立健全生态型的发展观,这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2)建立教师评价观

高等院校评估部门的工作就是评估教师。以往陈旧的评价系统过于关注结果评价,使得青年教师受到一定消极的影响。对此,在生态型教师发展观的基础上,高等院校需关注教师的评估体系。第一,对于青年教师的评估需进行科学的转型,即关注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的自我改善,并且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潜力。第二,由关注静态向动态转型。关注的动态有青年教师成长的动态,青年教师的教学阶段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发展动态。

2.制度方面

(1)评估中心对教师的评价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研究能力、课时量等

在评价内容中,应该改善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道德不可以由分数来决定。在道德评估体系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评价工作,即教师未做教师不应该做的,就是个师德良好的人,教学研究能力就是对青年教师教学成果转化的要求。目前,某些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也进行了反思,只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课题。因此,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中需改变教师评价体系的取向,建立以关注过程为重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2)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培训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改进完善培训项目。以往的培训制度过于关注结果,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弹性的培训制度,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很多培训科目不统一,不可能在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弹性的培训制度。二是完善教师评价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强化教师的心理素质

高校青年教师任职时间比较短,心理承受能力和教育能力相比于老资格的教师都比较匮乏,所以高校就要积极地培养教师此方面的能力。培养教师此项能力的作用是使教师能够解决自身心理上的矛盾,更好地投身到高校教学之中,另外,也能够及时帮助教师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培训最后,要聘请此方面的专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检测,然后给出意见,使教师心理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3.个人因素

要想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使青年教师认识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自我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方面,所以高校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该具有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自省能力的作用。同时,高校要科学合理地评估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时发现教师的努力,并且给予其精神或者物质鼓励。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综合型人才的重任,而高校青年教师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此项任务的主要实施者,因此,高校就要积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高校高质量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因此,教育部门就要积极在此方面投入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间接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袭雅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杨慧清.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张典兵.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

[4]黄世华.高专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猜你喜欢

实践性青年教师培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