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析

2015-08-15马晓敏

新课程 2015年9期
关键词:悬念习惯小学生

马晓敏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直接进行阅读然后开展教学,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相对旺盛的年龄阶段,对学习的乐趣充满期待,如果以那种机械枯燥的阅读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小学生就会逐渐对阅读学习失去原有的期待,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这对于阅读教学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毫无悬念的阅读方式难以调动小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阅读教学实施的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难以收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通过悬念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阅读教学内容充满期待,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悬念问题充满好奇心,对问题的研究充满热情,这样阅读教学也会事半而功倍。如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主题性问题,这些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问题要新颖,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这些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要带给学生一些悬念。这样的问题设置能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带着悬念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活动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这为后续阅读教学的开展夯实了基础,有效促进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教学实施的核心,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由教师来安排的,教师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学生就如同提线木偶,没有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只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有问题意识,没有给学生充分发现问题的机会,至于引导学生提出创造性问题并根据自主发现的问题提出实效性的解决策略就更无从谈起了,这样的阅读教学难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参与阅读活动的耐心,阅读学习的兴趣大减,阅读学习收效甚微,这样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要改变这一不利的阅读教学局面,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小学生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对原本不喜欢的阅读教学内容变得兴趣盎然,学习的效率大增,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因此变得越发顺利,这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二、以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作为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这么说,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必须有极大的耐心,长期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认识到,只有真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提高。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想真正取得实效,不仅要大量增加语文阅读内容,还要从语文阅读的质量上下工夫。在阅读文章时要想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得对同样的一个作品进行反复的阅读,通过对作品的多次阅读就可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由此产生更多的体悟。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重视作品阅读的阅读量,这里所说的阅读量既指对同一篇作品进行多次的阅读直到深入地体悟文章的内涵,又指阅读的内容要不断扩充,还要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阅读文章的数量也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提问,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教师还需继续研究。

张玉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2.

猜你喜欢

悬念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巧在开篇设悬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好习惯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