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探索

2015-08-15秦杨

新课程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绘画美术

秦杨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二小)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探索

秦杨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二小)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应通过改革陈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与创造性。介绍了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举措,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者提供参考。

小学美术;贴近生活;多媒体

美术是儿童天生喜爱的活动之一,进入学校以后,美术课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然而,当前中国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却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局限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使美术课寓教于乐,使学生从小接受美学教育、提高审美修养的教学初衷难以实现。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现状

首先,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分强调“德育”而相对忽略了美育,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点并开展适应性美术教育,而是一味强调美术学科的道德教化功能,导致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丧失了应有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力。其次,应试教育模式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局限在单一的反复临摹练习,而且临摹对象均是绘画大师的作品。虽然反复临摹大师的画作的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然而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美术形象更多的是不同类型的动漫人物或动物。虽然这些动漫形象的艺术价值无法与绘画大师的创作相提并论,然而对小学生却更加富有吸引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举措

1.从贴近生活的临摹入手逐渐提高学习层次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处于极不完善的阶段,对他们开展学校教育的前提应该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主。美术课调动儿童的兴趣这一优势,先以贴近生活现实的绘画对象入手开展临摹练习比直接让小学生面对大师的作品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各种动漫形象就是很好的临摹对象,教师可以利用影视材料中的动漫人物从易到难训练小学生绘画的基本功,可以先从各种动物着手。小丑鱼“尼莫”的形象就是一、二年级小学生临摹的较好对象,而《功夫熊猫》中各种动物形象可以作为三、四年级小学生临摹的对象,五、六年级小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可以让他们尝试练习人物和更复杂物体的临摹,比如白雪公主或者灰姑娘一类的人物形象等。当以临摹动漫形象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绘画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绘画大师的作品并让学生尝试临摹其中的片段,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避免直接让学生临摹大师作品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取得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开展多媒体绘画教学

相比于平面的教材展示,多媒体教学手段因集音频、视频、照片、图像等于一体,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

比如,教师可以在临摹开始前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中海洋世界里各种鱼类、海草、珊瑚等生物与景物五彩斑斓,学生观看一部影片就能获得大量丰富的绘画临摹素材。影片中不仅有生物线条的轮廓,而且色彩鲜明,学生既能进行素描练习,也可以进行色彩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发挥,在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开展美术教学,能够相对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3.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绘画

小学生的绘画更多时候仅是凭借本能,尽管其绘画技能相对匮乏并幼稚,但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未来极具潜力的绘画天才因素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培养和发掘。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绘画思维能力。

比如,不限制题材的自主绘画创作,让学生按照心中想象的形象绘画出身边的自然环境、景物、人物、事物等,或者自己编制“剧本”,用画笔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或者漫画,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画出心中想象的外星人的形象。创造性是美术这一艺术范畴最可贵的本质属性之一,伟大的画家必定具备足够的创造性,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创新与创造能力,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并呵护学生天性中创造性绘画的宝贵天赋。

4.多鼓励,少批评

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途径之一,与其他文化课有较大差异。美术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程度比语文、数学等理性学科所占比例更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应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和自由绘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用绘画表达想法或情绪,美术的创造性重于规律性、感性重于理性。教师应注意避免从自身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而应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天性,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创作的乐趣,让绘画成为学生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不发声的“语言”,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努力发现思想的闪光点。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素质与修养的起始点。小学美术作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应注意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通过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姚今迈.教学思想论:中小学美术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李建军

猜你喜欢

创造性绘画美术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意美术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