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 调整心态 共创佳绩
2015-08-15陈聪
陈 聪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有人给高考取得佳绩的作用因素做了这样一个排序:考中心态第一位,考前心态第二位,学习方法第三位,知识储备第四位。这并不是说平时知识储备与学习方法不重要,而是强调考生在考前、考中的心态之类的非智力因素的调整水平对高考能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作为老师,在平时应如何与学生一道过好“心”关呢?本文着重谈谈高三老师如何与学生一道过好“心”关,共创佳绩。
一、增强自信心是取得佳绩的基石
就信心问题,还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与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做到课课清、日日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增强自信。现重点就非智力因素方面谈三点:
1.准确定位,合理补弱。定位太低会影响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盲目攀比,定位过高会增加考试焦虑。盲目攀比只能挫伤信心,挫伤积极性。在补缺中一定要设法让学生找到个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最近发展区域,进行针对性地补弱。对学生个体单科补差和临界生来说解决了其最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2.积极暗示,点燃自信。考生要学会且经常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不断地滋长起来,励志口号、同学或老师寄语等均要坚持到高考结束。学生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贴到自己桌角上,形成“我能行”“我能成功”的心理暗示。老师平时对学生要尽可能采用正面表扬进行思想交流。要求学生每天挺胸抬头,步伐稍快地走路来增强自信。
3.相信科学,增强实力。有学生考前看到乌鸦,认为是不祥之兆,升学没希望,或梦见自己未能考好,甚至有部分家长在考前替子女去求神、拜佛、算命之类,被江湖术士忽悠为今年没指望等等。要相信科学!考试成功与否,由平时实力与高考心态决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影响考试成绩。只有通过不断查漏补缺,确实把实力提高,才能真正增强考生自信心。
二、拥有恒心是取得佳绩的保证
作为考生,要达到目标仅有信心显然是不够的,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甚至挫折。因此,考生一定要有恒心。提醒以下三点:
1.要消除定型论。高三后期往往有学生认为已成定局,最后几十天努不努力都一样,这是定型思想的表现。我们在平时要强化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的设定,达到者要给予鼓励,更要与之共同找不足,未达到者要助其找原因,更要找其闪光点,以强化其恒心与毅力。要以“看谁笑在最后”来激励或鞭策他们。只要高考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没有敲响,就要不懈努力,失败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甚至一念之差,成败就在于关键时刻能不能把握住,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誓在高考不留遗憾。
2.抓好计划落实。指导学生制订可行计划后要跟踪管理,如果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或有调整,要让其说明理由并采取补救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因学生处于犹豫、徘徊而浪费的时间,无形中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后期在关注学生补弱的时候还是要关注个人优势学科的学习,千万不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要尽可能地避免折腾和学科上的失衡。
3.要摒弃宿命论。少数学生大考成绩出现有规律的起伏,偏偏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又考得可以,于是乎便形成高考必败的宿命论。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情绪不稳定或状态不佳时更要重视。老师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消除负面影响,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减压。比如,进教室后发现学生睡意仍浓,就可以集体伸伸腰、唱支歌或者来个小幽默也行。
三、常怀平常心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对学生来说,心态平稳和增强紧迫感与危机意识是必要的,但不可患得患失,紧张过头。面对高考,平常心更能帮助学生超水平发挥。提请注意以下三点:
1.减轻“押宝”思想。多数学生的几门学科中都存在着弱势的科目,在考试中往往都会把总成绩的提高押在一两门相对好点的科目上。平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分析考试得失时往往都归结为学得好的学科未能发挥好,其实这就是押宝思想。有了这种思想的人就可能在平时学习中不去补弱科而影响整体提升,在高考中就可能因某一门考得不好尤其是感觉不好时就造成发挥失常。老师听到或看到学生如此分析时,就要及时纠正。
2.营造宽松氛围。要求学生有平常心,老师更要有平常心,尤其临考前不再全面苛求学生,对心理调节能力差的或者压力大的学生要关心适度,过度的关心可能会增加压。要让家长尽可能少对学生学习不恰当的施压而应更多地做好后勤保障,不再轻易把一些非原则性问题或现象通报家长。考前要淡化高考氛围,去掉班级目标墙及倒计时牌等与迎考氛围营造相关的内容,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迎考氛围。
3.平时当作战时。要让学生高考时像平时,就要把平时当作战时。平时练习中要从答题的规范到答题技巧以及心态的调整等都作严格的要求。只有平时养成习惯,战时才可能当作平时,考试技术与心态调整训练要放在平时训练中,不要等考前指导时集中讲。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在每场考试前不要给自己明确具体分数目标,在考试过程中要坚持先易后难,不能在难上花过多时间,力争将会做的题做出来,且保证正确率,不能做全的尽可能做,尽量不留空白。那些在考前预设过高目标,考中算分甚至预测结果等于事无益甚至祸害无穷的思想或行为肯定是不该有的。
临近高考,我们也要防止老师不良情绪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如,老师焦虑情绪,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学生状态;老师的急躁情绪,导致对学生答疑辅导时发脾气,影响学生精神状态。
总之,要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渡过高考关,这离不开老师的信心和平常心,更要求大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赋予爱心和耐心,通过师生通力合作,重视过程中的及时发现、沟通与疏导,这样才可能让考生以最佳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共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