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孩子一起画画——在《指南》引领下对美术教学中几个现象的思考

2015-08-15莫小芳

新课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指南绘画美术

莫小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感染着幼儿,它是孩子思想、认识、经验和情感的表达,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孩子爱画画是天性使然。但教师的执教模式也偏于走程序化,偏重作品成果的好看与否等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笔者在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几点思考与体会。

思考体会一:学画还是画画

案例呈现:组织绘画活动《可爱的小鸡》。教师出示范画并详细讲解步骤,钰钰(化名)学着老师,以一模一样的步骤和方法画黄色小鸡;烨烨(化名)装玩着油画棒,把油画棒从盒子里拿出来,放进去,就是不画画,嘴里还念叨着:“我不喜欢,我不要画!”小韬(化名)正拿着蓝色的油画棒在小鸡身上乱涂,陈老师马上阻止并提醒他:“不要乱涂,你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小韬感到很委屈,轻声地说:“小鸡掉进河里了!”接着照模照样开始画小草。

(一)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模式单一

整个教学活动没有新意和趣味,导致部分幼儿缺乏作画的兴趣。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因为范画临摹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模式化;教师更不应该要求幼儿完全模仿范画,应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鸡,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在幼儿作画时,老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说画”,尊重幼儿的表达感受和方式,以免扼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的萌芽。

(二)幼儿绘画能力不一,个别差异明显

钰钰这类幼儿,已经形成了模式化作画的习惯,没有自我表现和创作;烨烨这类幼儿,因为参照成人的标准,自认为画不好,画不像,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行绘画,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小韬这类幼儿,在模仿教师绘画的基础上,有了自发的表达与表现,但创作被老师扼杀在萌发状态。

在《指南》的引导下,深刻认识到“重技能、轻感受、轻表现”的传统绘画教学理念非常不合理、不科学,教师应“重感受、重过程”。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美术活动应给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

思考体会二:关注目标定位与幼儿发展水平之间的匹配

案例呈现:

如,大班美术活动《亲亲油画棒》的教学目标是:

1.尝试用油画棒在纸上任意图画。

2.探索学习用用多种色彩进行搭配。

3.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一)目标定位太高或太低

大班幼儿对油画棒的使用已经有一定经验,这些目标显然过低。我们把它调整为:

1.学习用各种色彩进行搭配涂画。

2.用涂好颜色的纸剪出需要的图形,在白纸上进行重新组合粘贴作画。

(二)目标制订太过单一

许多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的时候,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全面,太过单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要包含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其中的一点。

案例呈现:

如,大班纸工《各种各样的小鸟》中目标是这样的:

1.能进一步认识小鸟的身体特征。

2.体会快乐纸工的乐趣。

目标1是知识目标,目标2是情感目标,缺少了技能目标,在美术活动中,如果缺少了技能目标,就达不到学科教学的目的,我们把它更改为:

1.通过将正方形、圆形等对折的方法表现小鸟的身体。

2.尝试折出不同形态的小鸟,体会快乐纸工的乐趣。

思考体会三:美术评价的价值在哪里

很多老师认为评价幼儿就是“夸奖肯定”或者是教师在评价时一言堂、包办代替孩子说话。《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促进幼儿发展而进行评价。”为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围绕促进其发展这一主题。

案例呈现:

绘画《美丽的春天》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有的烦躁不已,有的意犹未尽……但教师依然评价:A小朋友画的是水、花,还有小草、小鱼。再看这幅画,B小朋友画了房子、大树、河水、太阳……他们画得真好,颜色搭配得很漂亮。

体会反思:教师评价的语言缺乏针对性,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教师的评价是否是孩子的真实的想法。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说。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烂漫的稚气。应如何评价幼儿的作品,有以下几种建议:

(一)富有情趣的角色情境评价

巧妙地利用一些富有情趣的角色来进行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果,使评价更体现具体性、针对性,使幼儿感受到来自评价的生动有趣。如“蝴蝶”角色来评价春天的绘画创作作品等。

(二)倾听幼儿的“童话”独白

应充分理解幼儿的作品和创作心理,了解幼儿的绘画语言,请幼儿自己来读画。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及绘画过程的指导手段,也是集思广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

(三)“读”画与“品”画

互送“友情卡”。请每位幼儿制作一张“友情卡”,送给自己喜爱的作品的作者,并告诉他为何喜欢他的作品。借助“评价标记”。创设“标记”评价情境,将代表“色彩运用”“细节表现”“创意表现”的三种小标记黏贴在孩子画纸上,代表同伴对他的肯定与欣赏。这样既对美术作品进行了评价,又使幼儿之间的情感得到了沟通与培养。

猜你喜欢

指南绘画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