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实验中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以初中专题复习课《生活中的盐——碳酸钠篇》教学为例
2015-08-15河北省三河市冶金中学
河北省三河市冶金中学 耿 妍
初中学生在化学专题复习中表现出比较简单的知识重现,不能把各个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导致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略显薄弱。以《生活中的盐——Na2CO3篇》为例,基于与Na2CO3有关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在探究实验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专题复习不是对知识的重复与简单加工,而是对知识的巩固,把零散的知识相联系,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加速信息的检索能力,进而能够综合应用系统化的知识。根据“课程标准”中“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设计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
二、目标的定位
专题复习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举一反三。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以多种方法应用知识,在交流和讨论中设计实验方案,改变验证性实验,自发探索最合适的方案。在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的反思中,归纳与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基本流程:讨论定案→实验探究→组内实验→组间展示→组间补充→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
1.合理重组,融合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的专题复习课,既要融合实验探究,又要把基础知识互相连接,不能把单一知识点分割开,就如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是有关于Na2CO3化学性质的内容却出现了NaOH变质等系列问题:1.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溶液和NaCl溶液?2.如何验证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3.这瓶变质的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这些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无疑是通过实验到排除CO32-和验证CO32-,是Na2CO3化学性质的实际应用。
2.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复习课中的任务设定应包括两方面,低水平的记忆问题和解释性问题,高水平的统整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本课中Na2CO3能够与哪些物质反应是第一方面,而上面的三个问题则是深一层次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强,学生能够把握每个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预设以外,动态生成。
由于学生学情不断发展,教师不能够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而这就成了课堂的新生资源,也就是动态生成。学生对某些知识某些现象产生疑问时、在联系生活无法解释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能够重视并灵活处理,使其转化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良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NaOH是否完全变质的实验设计中,有的小组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代替氯化钙溶液除去CO32-,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因此该小组认为NaOH部分变质。而在组间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因此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创造生成,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意在总结、深化日常基础教学,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功能化,使学生认知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1]高敬、毕华林.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4.(9):20-23
[2]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3.(5):10-14
[3]王秀娟、臧民忠.对胶体沉降的实验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