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高中通用技术学科“4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5-08-15

新课程(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生

何 斌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一、问题提出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立正契合了当下呼唤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到,当前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中还有与创新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内容简单且缺乏时代感,学生创新意识激发不足;

(2)课程实践活动较少,实践性不突出,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

(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渗透整合,导致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不高;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实施过程

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采取“行政推动、课题牵动、机制驱动、师生互动、研教联动”的“五动工作法”为基本策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整体设计与实践。该模式在2012 年7 月建成,在我校2012 级、2013 级高中学生中实践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学校,开展行动研究。

三、研究成果——通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432”模式

该模式称为“四化、三式、两制”,简称为“432 模式”。

1.四化

(1)培养目标明确细化

我们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为基础,研究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四方面素养,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确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课程结构多元化

我们构建并实施了覆盖必修、选修、研学、竞赛“四位一体”的多元课程结构,它的特点是纵向延伸、横向交叉,是多层次、开放式、个性化的,不同学习兴趣和不同创新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3)教学内容现代化

我们根据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校学生的兴趣、视野和能力,及时补充了计算机辅助设计、3D 打印、激光切割、飞行模拟驾驶、Arduino 单片机等教学内容,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拉近了当代科技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多学科整合化

通用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2011 年以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应用多学科知识的技术设计项目。这些项目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科学课程、工程常识、节能环保的理解,还能学以致用、手脑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三式

(1)课堂教学项目式

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融入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中来是高效的方法。项目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制作项目为载体,以“创设情境—学习构建—实践体验—评价延伸”为基本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经历设计制作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在“做”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2)实践环境开放式

我们建立了开放实验室制度,从时间和空间上保障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我们成立了学生技术创新社团“爱迪生”,聘请专家在课外进行高端辅导。面向全校组织发明创新月活动,掀起在课外“爱技术、学创新”的高潮。还引入“知识产权进校园”“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展”和“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等校外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3)灵活学习在线式

我们将微课程和文字资料等学习资源上传到平台,简单知识概念由学生课前学习,课上进行高层次的设计讨论和制作,提高思维力度,实现翻转课堂。在线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和个性化,学有余力的学生看一遍就可以继续了解更多学习资源,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反复观看,加强理解,消除了空间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此外,在线学习还可以实现网上讨论、作业提交、调查反馈、检测统计、监控进度等功能。

3.两制

(1)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即由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组成,校内老师负责学生日常跟踪培养,校外专家负责带领学生利用休息日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实践基地等进行专题学习,我们也聘请活动中心、电子学会、模型学会的专家担任导师,定期指导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学生享受在科学家、工程师身边成长的乐趣,学习他们“质疑、灵活、敏锐、合作”等创新精神。

(2)学习评价过程制

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实践和创新,单一的笔试并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课程更需要考查学生在发现问题、方案设计、绘制图纸、模型制作中所体现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为此,我们为每个实践项目设计了过程评价表和整个学期的学分认定表格,而终结性笔试评价仅占30%。

四、实际效果

1.学生的创新人才各项指标明显提升

2011 年以来,学生形成了小发明方案500 余项,学生发明作品获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银奖、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展金奖和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等省市级以上奖项61 人次,模式实施之后比实施之前,获奖人次增加了5 倍。

2.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成果曾获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建设成果奖。6 篇科研论文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期刊上并获论文一等奖。多篇教学设计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做市级研究课6 次。

李敏.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