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138模式”导学案的编制
2015-08-15朱微微
朱微微
(温州护士学校)
一、运用导学案的不足之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导学案应运而生,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法宝,不同于学生单纯的学案,也不同于教师的教案,它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地图。
我们从2012 年开始试行导学案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对导学案的理解和把握还有欠缺的地方:
1.内容结构和实际应用上
主要有课前学习指导、教学目标、重难点指引、课前指导、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虽然我们开始注意贯穿课堂的前中后,但主要还是侧重于课前与课后,在课堂中只是呈列了选择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检测,显然这样的导学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使用效果上
在导学案中虽然会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置讨论题,但实际上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没有层次化的过大难度的讨论题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长此以往,只能是适得其反,这样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138 模式”的运用及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风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结构的优化、高效课堂的建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制成为关键。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能力目标”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导学案编制的“138 模式”。
“1”即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3”即培养我们护理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8”即导学案的8 个内容板块;学习目标、重点索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护考对接检测、课后巩固提升、目标达成自检及供学生记录笔记、心得、疑惑等信息的笔记栏。
本着“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学习目标,将目标知识化后归类到不同内容板块中。
课前自主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识记类目标和简单的理解类目标,这些目标只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或结合阅读教材就能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中职外科护理学“第二章正常体液平衡”中有一个“正常成人24h 液体出入量”表格,为了促进学生能读懂表格数据并掌握重要信息,我将其编制成如下填空题:正常成人每日液体摄入总量为_____,主要摄入途径是______;液体排出总量是_______,主要排出途径是_______。
课堂合作探究主要是编制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通过自研、合作、探究完成对目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第二章正常体液平衡”中有两段文字是描述钠和钾离子平衡,虽然钠和钾的主要摄入途径都是通过饮食,但人体对钾的调节能力是较弱的,就算缺钾人体还是会照常排出,这点就涉及临床患者禁食后补钾的问题,为了能让学生应用这个知识点,于是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两天都未进食,你认为更应该补充钾还是补充钠?再如,通过改编文本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点。关于教材中的酸碱平衡内容,我改编了两个文本,一是介绍正常人体体液pH 和人体的调解作用,二是介绍昆仑山天然矿泉水的pH,再通过几个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问题1 是区别不同酸碱性物质,问题2 是人体最酸和最碱的体液分别在哪里?问题3 是讨论为什么广告称昆仑山矿泉水更符合人体内环境,有什么依据?通过不同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创造平台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及时根据护考常见考点提供练习进行检测。
课后主要是分析案例题,实现学生对之前学习成果的巩固、提升,并作好目标是否达成的自检,帮助学生理清自己课后复习方向。
通过一个学期的试用,将学生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理论成绩整体有所提高,而且“138 模式”导学案对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确实有所帮助,这也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让我们更有动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用并不断完善,让导学案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
[1]潘荣华.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教学研究,2014(11):171.
[2]赵有权.现行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教研园地,2014(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