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2015-08-15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第六小学杨丽娜

学苑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课外阅读文本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第六小学 杨丽娜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预习前教师要预设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总之,做到扎实有效的预习,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处理阅读文本,适合学生需要

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及时对小学文本内容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及时补充新的信息,保证文本内容与儿童经验的一致性。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除了课文阅读外,还印发一点当今时代英雄人物的阅读材料,甚至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少年英雄,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在此基础上再围绕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雷锋不见了”的现象展开讨论与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邱少云的精神可贵之所在。这样,经过教师对文本一系列的加工、转换,就把原来只适合个体阅读的文本转化成为适合于阅读教学、适合于师生之间教育交往的凭借物。

四、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走进阅读文本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五、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七、课后的复习和课外阅读

课后的回读是对文章中心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课间、课后三步反复阅读,才能真正对文章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对文章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达到引以为戒。那么在下次的学习中就会得心应手,正确寻找出学习一篇文章的捷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也同时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达到“不教”或“放”的一种检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